你所不知道的剧组群众演员那些事儿

本人是一个长期混迹于剧组的“影视农民工”,因为疫情的原因闲赋在家,有点无聊,所以就想着写点东西,把这些年在外拍戏的见闻或者趣事给大家分享一下。文化不高,水平有限,文笔属实是次了点儿。偶尔有些错别字或者病句,大家也别太挑理,就当闲暇之时看一乐儿吧。

之前看过网上一些关于剧组群众演员的文章或者是娱乐报道。有一些是实情,内容很中肯,但也有一些就略显浅薄了,很明显这些人没有真正接触过剧组或者是群众演员这个群体。文章容易让人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会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个人看到和了解的,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还是那句话,各位看个乐儿。

咱们大家平时普遍认为的群众演员,可能是一部影视剧当中除了一众主演和戏多的配角外,其他人别管有台词没台词的,露脸的不露脸的,只要是我不认识他(她),都被归类为群众演员。其实不是的,一个正常的影视剧组常驻人员加上流动的演职人员有上百人,大组多的时候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这里面抛开幕后的工作人员之外,当然不可能只有主演和群众。我给大家列举一些,也许不太严谨,可以当个参考。

演员:主角、配角、角色、大特约、小特约、马特、前景、群众

替身:武替、文替、光替、裸替、手替、脚替、车替、马替(武替为动作组)

动作特技:替身、维亚、车手、武行

还有就是我们在画面里根本就看不见的小绿人(穿着绿布或者蓝布做的衣服,负责在画面里牵马推车,后期会被擦掉或者被变成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大致就是以上这些,也许有些疏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正。

剧组里有很多岗位,以后会跟大家慢慢聊,今天咱们主要聊聊群众演员那些事儿。

一说起群众演员,大家首先会想到两个地方:北京电影制片厂大门口(北影厂)和浙江横店。

先说说北京吧。我对北京群众演员了解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在北京拍戏的时候出于好奇,跟几个群众演员聊过几句,然后就是听一些入行早的前辈讲的。很多年前,北影厂门口是剧组出通告的地方,演员副导演会在那里挑人,所以每天会聚集很多人在那里等活,就像是现在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样,如果大家有人看过一部纪录片叫《三和大神》,应该就能想象的出来当时北京群众演员的生活状态以及北影厂的盛况。那个时期的群众演员缺乏平台管理,各顾各的。后来北影厂搬迁,乌泱泱几百号人在北影厂门口等活的时代成为了历史。在后来的一个时期,北京影视圈出现了一个业内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大院儿”,这里的“大院儿”可不是那些影视圈大佬们童年生活的大院儿。这些大院大多分布在怀柔,所以大家更多的会提起“怀柔大院儿”。大院儿是一些早年入行拍戏,在北京有一定人脉基础的群众演员或者是当地有点实力的人(你懂的)用来管理群众演员的场所,大部分人进入大院,基本上都是被利诱哄骗进去的,大院儿的院头就是群头,有一定的演员副导演的资源,接了活让手下的人去干,就像包工头一样。

听以前经历过“怀柔大院儿”的朋友说,大院儿的黑暗,外人也许无法想象。对外宣称可以让你有拍戏机会,能挣多少钱,将来你会出名成为明星,等等这些充满诱惑的话术,让那些背起行囊独自去北京寻梦的懵懂少男少女纷纷踏入这个黑暗的深坑,以各种理由让你交上一些所谓管理费,介绍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以办种种手续为由收走身份证,什么时候还给你,谁也不知道,克扣工资,甚至不发工资,其实就是像被控制在传销组织一样。以上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小儿科,更甚者,我不太好说,还有一些,听说过,但是真实性有待考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一下,会有一些对这个地方的描述。

大院儿里不乏一些精神状态不太好的人,有一次在郊区山里拍,现场有几十个群众演员,副导演安排群众演员走戏,告诉他们位置,刚开始一切正常,过了没多久人群里突然传出一阵叫骂声,剧组工作人员还以为有人打架,呼啦全跑过来准备拉架,维持秩序了,人聚过来才知道,一个群众演员正在发疯似的破口大骂,他身边没有几个人,他的叫骂也没有目标,能看得出来这大哥是有点精神不正常,群头赶紧跑过来跟导演还有工作人员道歉,从群头无奈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因为拍摄现场在山里,回城很远,不可能单独用车送他回去,群头只能在远离现场的车队旁边找了个地方让他待着,为了防止意外,还专门找了个人看着他。制片主任把演员副导演拉到旁边一顿骂,副导演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孩子不敢说一句话。主任骂爽了,副导演又把群头拉过来骂。

听群头后来说,这位大哥四十来岁,天津人,是院头在大街上捡回来的,以前在街上四处逛,精神不正常,也不会跟别人要钱,要饭,有好心人给口吃的就吃点,没人给就在街上捡东西吃,晚上睡在银行门口,桥洞底下。院头本来算盘打的挺好,来这么一位大神,拍戏充个人数,还不用给钱,随便有口吃的就行。但没曾想,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大哥来了之后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到剧组净惹事,撵还撵不走。你想啊,跟他在大街上游荡比起来,大院儿简直就是天堂,有吃有喝,有遮风挡雨的地方睡觉,虽然伙食和环境差了点,但是对他来说足够了。院头几次想赶他走,赶出去锁上门,晚上自己又翻墙头进来,有时候也能砸一晚上门。问他有没有家人,要送他回家,他也不说。没办法,院头只能暂时留着他。这还不算完,别人出去拍戏不带他还不行,不让去就骂街,去了就惹事。当时大院儿里打人的事情时有发生,院头也曾想一顿打服他,让他听话,两三个人打一个正常人是没问题,但是面对一个精神病就不好说了,这大哥近一米八的个子,还挺壮,一条烟袋锅子天天不离手,他要是发起疯来,两三个人还真不太好近身,更何况,他有精神病,他把你弄出好歹了,他没事。你要是把他弄出好歹来,那可就有事了。就这样,这块烫手的山芋就被院头当大爷一样给供起来了,惹不起。

咱们再回过头来聊聊当时现场发生的事儿,把这大哥请出现场之后,拍摄照常进行,大家各忙各的也就把这事儿忘了,中午大家都到停车的地方吃饭,还没走到地方就听见这位还在那骂呢,声音是从一辆剧组工作人员坐的大巴那里传来的,这大哥所处的位置,紧靠着车门,怒视着车上的反光镜,手里的烟袋锅子还时不时的指指点点,嘴角上挂着因为说话多缺水喷出来的白沫子,他骂他的,对围观的人视而不见。看到我们过来,车上的司机师傅都快哭了:你们可算来了,这特么是哪来的神仙,堵着车门口从开工骂到中午吃饭,我一开门就瞪我,一开门就瞪我,我特么一泡尿从早晨憋到现在都不敢下车。后来也时常在各个剧组碰到当时一同经历过这个事情的同行,大家聚到一起还是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笑。像咱们聊的这位这么极端的也许只是个例,但是在诸多大院中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其实并不少。

下面我想再给大家聊一个人,这个人没有精神病,很正常,他也可能是除了剧组录音师以外,全现场最安静的一个人,之所以聊他,是因为这位仁兄是我从业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

年北京的冬天,在丰台王佐影视基地(八一影视城),剧组大队七点出发到现场,群众演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群头说他们五点多就到了,那天需要一百人。大院群众开工的标配,不管男女,清一色的军大衣,背后用签字笔写着大大的“大院”两个字,或者是“谁家大院”,下面是他们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的代号和图案。

一百个群众演员,加上带队群头和院头,一百多个人,一百多件军大衣。人群中闪出一个身影,瞬间成为全现场的焦点,这哥们儿的穿着打扮和其他人显的格格不入。他二十出头的样子,留着很短的寸头,身材倒是很壮实,个头不高,算不得魁梧。身上套了一件黄色僧袍,到小腿的位置,打着绑腿,脚上是一双灰色僧鞋,斜挎着一个手工缝制的灰布包,浑身上下穿的非常单薄,让人看了都觉得冷。不敢想象这哥们穿着这身儿在冬天的北京四点起床出发,五点多到现场在寒风中站了两个多小时是怎么抗过来的,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一天两天。出于好奇,工作间隙跟他聊了一会。他说他曾经是少林寺武僧,习武十余年。听他这么说,我马上有了兴趣,因为我也自幼学武,从套路到改练散打,大学上的是体育类院校,一直没有换过专业,那时我刚毕业没多久,心想练武的人凑到一起肯定会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我虽然不是师出河南,但是有关少林的一些人和事却早有耳闻,我忙向他打听,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我问他师父是谁,他含糊其词,答非所问。我心里有谱了,便不再问。从他的言辞和肢体动作上我能感觉到,他没有去过少林寺,更没有练过武,我没有拆穿他,只不过心里不知为何会有点失落。

转天还是这些人,还是他,这次的打扮更是亮眼,他从上到下穿着一套日本忍者的衣服,斜挎包也换成了跟衣服搭配的黑色,包里甚至装着一些忍者的飞镖、手里剑之类的,只不过都是一些塑料制品。身边有不少人调侃道:呦呵,这还是个在日本留过学的少林武僧。他也不搭言,始终保持着一副严肃的表情,仿佛自己真的是一名“忍者”。后来的一些日子也偶尔能看见他,太极服、八路军军装、劣质的铠甲等等,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装扮,每一次都穿的很单薄,从来没见过他穿军大衣,甚至一件棉衣。当时大院里群众演员的工资低的可怜,甚至都拿不到钱,这哥们可能把挣来的钱都买了这些行头了吧。

也许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别人能注意到他,我觉得他成功了,因为只要他出现,必定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当然,也仅仅是会注意到他,短暂的新鲜过后,大家都各司其职,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了,没有人再去过多的谈论他,更没有因为他穿着异类而多给他一些机会。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是否还活跃在各个剧组,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北京的某个角落追寻自己的梦想。

今天就先跟大家聊到这吧,好玩有趣的事情很多,全写出来大家可能也没有时间看,咱们以后慢慢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