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尤其在几何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模型构造,那么多看着很有趣生动的模型名称,对照自己以前是怎么学几何的,我的体会:
1、纵观数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正因为这样才有创新才有发展。
2、现在的教学中,家长普遍的感觉就是数学的难度系数太大了。很多老师花了很多精力,用了很多现代高科技技术。制作的动画效果,我这里觉得是很认可的。因为几何,尤其到立体几何的时候是非常难的。所以生动的3D动画效果,会很形象,生动,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变化,转移,选择,拼接等过程。
3、但你只要百度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平面几何模型最少的归纳有初中有48种。有的是60种。我看了,这些模型,感觉太多了。数学的解答过程是十分严谨的,我还真不知道这些模型是不是可以直接用来证明。
4、以我自己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对数学的学习,虽然并没有这些模型,但我感觉学扎实了基础,一样可以学得很活。数学模型的构建其本质上还是需要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原理(我们一般认可的有几何原本的欧氏几何原理和发展后的非欧几何)。这一切其实起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
二、我的实例
我是70后的,我记得当初学的平面几何,是双基训练。下面的这本书就是我曾经用过的一本。已经很旧了,但知识点一点没有旧。有些现在教材不用。但却很重要。
回忆当时,出于对数学的喜爱,我觉得平面几何真的不是很难。但基础的知识一定要学扎实。我也曾经做了三个视频。还原了几何的本质。
下面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变简单了。没有。我附加的几何解题和现在的比根本不简单。
这些就是当时我学习用的一些资料。
三、我总结的48个初中(包括小升初的5大几何模型)几何模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其根本原理是什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去花那么多精力去构建这么多模型吗?!我一直在思考,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但模型太多了,会不会对学生思维造成“固定思维的模式”。形成依赖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一章:几何图形初步模型1:线段(双中点)模型2:角(双角平分线)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模型3:猪蹄模型模型4:铅笔头模型模型5:锯齿模型
第三章:三角型模型6:8字模型模型7:飞镖模型模型8:A字模型
模型9:老鹰捉小鸡模型10:双角平分线模型
第四章:全等三角型模型11:K型(一线三垂直)12:手拉手模型
13:倍长中线模型14:平行线中点模型15:雨伞模型
16:半角模型17:胖瘦模型(SAS)
第五章:对称轴:18:将军饮马模型19:海盗模型20:婆罗摩汲多模型
第六章:勾股定理21:直角三角形锐角平分线模型22:矩形翻转问题模型
23:赵爽弦图模型24:风吹模型25:出水芙蓉模型
26:和模型27:垂美四边形模型
第七章:平行四边形29:中点四边形模型30:十字架模型31:梯子模型
32:对角互补模型
第八章:旋转33:奔驰模型34:费马点模型
第九章:圆35:圆幂定理模型36:四点共圆模型37:定弦定角模型
38:垂径定理模型39:阿基米德折弦定理模型
第十章:相似模型40:A字模型-8字型41:射影定理模型
42:一线三角等角模型43:旋转相似模型
第十一章:代数几何综合模型44:两圆一中垂模型45:两垂一圆模型
46:胡不归模型47:阿氏圆问题模型
48:等分面积模型
从章节上看,这初中的全套48个模型,是建立在最基础的几何基础知识上的:
线段、角,角平分、平行线和相交线、对称原理、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矩形,勾股定理、圆、射影定理等……
从一个方面我们会觉得这些模型真的非常形象生动,也许会让数学学习觉得枯燥的学生产生兴趣。这就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吧。但是不是太多了,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如果还可以的话,还可以去细分出很多模型。这真的很有意义吗?
最后,出于好奇心我会把这些模型整理一下,看看究竟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帮助。因为学习重在方法,只要得法,就可以。但不得不思考构建模型的本质,也就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否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个综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