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介于现代与冷兵器战争的交界!一战的开始结束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同时也为现代战争中拉开序幕。一战初期人类还在摸索第一场现代战争的轮廓,很多类似中世纪或不切实际的奇葩产物便随着战争而被发明出来了!
▲Youtube上曝光被批评为「比没用还惨」的防毒风扇。
今天第一个要介绍的是「防毒气扇」(Anti-GasFans)
主要的功能是为了要在毒气攻击过后,扇出坑洞或壕沟的残留气体。英军总共发出十万把扇子到西线战场上,看似对战线士兵存活有帮助的设计,却被战场上士兵批为简直是「比没用还惨」的道具,戴着防毒面具的士兵死命的挥舞,不仅没有将敌人的毒气排出,还因为体力消耗殆尽而无心作战。
▲防毒风扇的使用方法。第二项要介绍的是「铁面具」(FaceMask)
由皮革和铁环所组成的铁面具,非常类似中世纪骑士的配件,是为了防止坦克车内的碎片伤及组员的脸和眼睛的发明,在坦克车于战争中首度出现的九个月后,反坦克步枪也马上的被运上了战场。
当时的坦克车装甲十分的薄弱,仅仅能抵御小口径的轻武器,而铁面具便是为了给坦克车内的士兵配戴,抵御射进坦克内反弹的热碎片。
▲匕首手套没有手指可以伸展的设计,有点类似拳刃。
第三位登场的是「匕首手套」(GauntletDagger)
在进入现代战争的一战壕沟战中,近距离的武器没有因为传统战争的落幕而缺席。
长手套本身是由轻量型的钢片组成,配有一把小刀当武器。有别于真正的手套,匕首手套没有手指可以伸展的设计,仅有可抓握的横杠,因此士兵在壕沟中是以握拳的姿势,在壕沟内近距离作战。
▲增加飞机噪音来判断敌机位置的大喇叭,是早期敌机预判系统。
下一位是「分辨位置系统」(LocatingApparatus)
大战初期,飞机只作为侦察的工具,提供自身军队敌人最新的布阵、调度或防御工事的情报,随着时间的演进,空中载具多半具有投掷炸弹甚至运载原子弹的能力。所以在没雷达的时代,如果能清楚的辨认敌机来袭的方位变得十分重要。
因此一开始的对空侦察装备,都是用来放大飞机的噪音,以方便士兵判断方位。通常会搭配防空炮阵地,得知敌机的距离和方位后加以拦截或摧毁。
▲从天而降的飞镖弹,足以穿透敌人的钢▲从天而降的飞镖弹,足以穿透敌人的钢盔跟骨头。
最后一位是「飞镖弹」(Flechette)
名词的来源是法文,有着小弓箭或飞镖的意思。攻击的方式是从飞机上向下丢出,来达到杀伤人员的武器。历史记录这些小的武器足以穿透敌人的钢盔以及头盖骨。就算有惊人的效果,英军飞行员却认为这是不名誉的阴招,而不愿意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