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小神兵原创文/乐行)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的68周岁生日。对一个人而言,已是年过花甲的年纪,而对中国空军来说才刚刚进入现代化战略性军种的门槛,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年飞行小时数。有趣的是,在这一数据上有关各方各执一词,评价从“超越美军”到“上天仍是靶子”,评价落差极大。究竟应当怎么看待这一数据呢?
今年8月的解放军的官方数据:“指出仅从飞行时间看,中国空军的最高年飞行时间已经接近小时,处于世界强国空军水平。”美国方面也承认中国空军飞行小时数在飞快增长的事实。例如美国空军专家哈罗兰年一篇文章称:在飞行训练上,解放军空军据称每年要求飞行员飞满小时。“在这方面,解放军空军正在接近美国空军的标准。中国空军那种陈旧的装备、受人质疑的训练和过时的概念都已经一去不返。”
(我军飞行员近年来频繁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对飞行小时数增长很有帮助)
考量近几年解放军空军的年飞行小时数,公开报道一直是在增长的。年,国内媒体同步刊登了一篇题为《南中国上空的暗战》报道,提到中国飞行员年飞行小时数达到小时以上。到了今年,对“国际军事比赛-”中“航空飞镖”项目的公开报道中,提及了前述的中国空军的最高年飞行时间已经接近小时。
(“航空飞镖”中发射火箭弹的我军飞豹战斗轰炸机)
作为对比,“世界空军强国”是什么标准呢?按北约标准来说,小时/年的训练时间能使飞行员较好的使用自己的战机。但这只能是“下限”,北约国家固定翼飞机飞行员每年最低飞行小时,因此年飞行时间通常在小时到小时左右。
台军算是我军的重要假想敌,以往一直以高飞行小时数自居。实际看情况也是不错的,比如最近驾驶幻影0在海上失事的飞行员何子雨,失事前总飞行时数小时,其中在幻影战斗机上有小时,这还算是比较低的(此人年毕业)。台军方还指出,飞行员每月至少要飞15小时,夜航至少两次,如果本月不够要在后面加强训练补上。这样看,小时的年飞行小时是有保证的。
(台军装备的幻影战斗机,虽然受到备件不足的困扰,但台军飞行员却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那么如果我军飞行员最高年飞行时间已经接近小时的话,平均值应当达到小时甚至更多了。这一数据的改变,应该来说是具有指标性和象征性意义的,因为长期以来对解放军飞行员的质疑,重点是飞行小时数不足,尤其是低于美国、日本,甚至我国台湾方面也长期以此嘲笑大陆飞行员。
我军官方对飞行小时数的公开报道数据,从年以后一直都有。但各方,尤其是台湾方面对此颇有质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不相信数据的真实性,二是认为即使达到了较高的飞行小时数,实际训练质量也不高。
(我军发动机寿命长期以来“不太行”,客观导致飞行小时数上不去)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从公开报道中间接进行印证。比如北部战区某产生了“金头盔”得主的航空兵团训练的公开报道《这个航空兵团竟然有面“59:”警示墙,想知道嘛意思吗?》,其中一张飞行员围观“对抗空战龙虎榜”的表格显示,对抗训练大概是一周2-4架次左右,每次1-2小时。一年52周中,去掉正常休假和各种学习等,一年正常在场站进行的飞行训练时间大概在30-35周左右即小时上下。近年来空军各种轮训、对抗演习等比较多,比如上述这个团就参加“金头盔”对抗演习,同时还可能有战斗值班任务等,小时以上的飞行时数很正常。
(北部战区航空兵某团飞行员和机务官兵在看龙虎榜)
达到较高飞行小时数后,其中飞行“质量”如何?我军飞行员飞行科目的难度是逐渐增大的,其中包括复杂气象条件下米至米超低空飞行和对地攻击、摆脱对方雷达锁定的S形急转等等。我们从这些年美国人对中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中的一些报道中,可以反面推导出我海空军飞行员在拦截时非常敢于做动作,一些动作被美国指责为“不专业”——说明我国飞行员在实施危险机动上很有自信,而这必须通过实打实的飞行小时锻炼出来。
(我军歼-11战斗机曾在东海上空以滚筒机动拦截美军P-8巡逻机,此举被美认为“不专业)
中国取得现在这个数据并不容易。从任务性质上看,以往我军长期主要从事国土防空,本身飞行小时就不如空军强国。从机队构成上看,二代机载油量有限、发动机耗油量又大,飞行小时数积攒比三代机要难。加之以往我军客观上战机机械故障较多,发动机寿命不足,加剧了飞行小时的积累难度。当前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三代机第二的国家,飞行小时数“水涨船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军大量二代机仍在服役,总飞行小时数并不算高)
同时还必须注意一点:北约国家空军的年飞行小时是在走下坡路的。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而言,可以翻阅下《美国空军年年鉴》,截至年9月30日美国空军最新的实力统计表透露,其战术战斗机部队飞行员年均飞行小时数在年达到.8小时这一峰值后,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年仅为小时。美国空军专家哈罗兰的文章称,解放军空军在飞行训练上正在接近美国空军的标准。美媒甚至更为耸人听闻地认为,解放军空军一线部队的飞行小时数已经超过了美国空军。
年11月美国空军一份报告似乎可以佐证上面的数据:6年来,驻日本嘉手纳基地唯一达到0飞行小时的飞行员是44战斗机中队的亚历山大,哈达德空军中校——此人17年间累计飞行0小时F-15C战斗机。但问题在于,他的年均飞行小时才出头,该数据肯定有问题,必然还有不少飞行模拟器上的时间。
(嘉手纳基地的美军F-15C战斗机)
美国空军采用了更加高效的模拟器辅助训练作为补充,这样的飞行小时数也会计入总体飞行小时——当然也有美军战机机队普遍老化,需要节省寿命,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因素。另外,必须看到我军总体飞行小时数还是不高的,这一方面因为二代机还大量存在,平均飞行时间只有约小时/年的二代机拉低了整体飞行小时;另一方面,美军由于运输机、加油机、轰炸机、直升机较多,拉高了平均飞行时间——这也反过来说明我军机队的结构并不合理,各种辅助机种数量太少。
(新一架运-20刚刚在西飞曝光,该机型才开始进行编队飞行,我军机队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军机队普遍“年轻”,更新速度也不慢,飞行模拟器开发也不落后。比如年,空军指挥学院作战仿真实验室还研制成功“空军航空兵战术级作战仿真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武器平台、战术以及战役仿真系统的一体化训练,能够通过虚拟智能,实现了大机群的模拟对抗。
(年《解放军画报》曝光的我空军某飞行模拟训练基地的飞行模拟器)
可以预见,我军高飞行小时数的“老鸟”数量肯定能够赶上来,并且逐年提升实战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