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峰杨静通讯员蒋升李文瑶摄影杨晓轩
一条清澈的小溪水从村子流过,滋润了郁郁葱葱的万亩竹海,这是被联合国环境署评定的全球生态佳之一的绍兴夏履镇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9月27日上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体育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钱江晚报、浙报数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夏履镇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体育彩票杯”文化礼堂村运会夏履站到了莲东村。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是本次活动的公益合作伙伴。
作为浙江实行民主村治的发源地,莲东村从年起就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民主是莲东人两张最引以为傲的金名片之一,而另一张则是连八旬老人都能对着镜头秀上一手的竹编。
走入外形酷似城堡的莲东村文化礼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中央点缀的各式京剧脸谱图案及上书“莲东戏台”四个大字的黑色匾额,这也是村民们闲暇时的生活写照——但此次村运会给他们带来的活动比这些更具“田园风”,挑着装有一百斤米的担子竞速的“肩负使命”、用筷子夹弹珠的“精挑细选”、以飞镖为延伸的“飞翔民主”…….如果我不告诉你这六个活动具体玩法,你根本想不到,其中有一半的项目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毛竹。
夏履竹林资源丰富,全镇共有连片竹林2万多亩,夏履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吴燕铭介绍说,就在前几个月,村里还举办了绍兴首届春笋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所谓编“编织梦想”,其实就是考验竹编技术,“远道而来”的杭州选手一时还没摸清门道,片好的一根根细长的竹条,早已在村里妇女的巧手下,呈现多种造型:有的变成大肚子的竹筐,圆滚滚很是喜庆;有的变成细长握柄的小竹碗,一摇一甩精致可爱;还有的成了带“帽子”的竹篮,据说剩饭剩菜放在里面,不仅能保证夏天三日不馊,还能防鼠防虫。
而在礼堂另一头名为“忆苦思甜”的项目中,上场选手要做的,是把手里的木筷尽数放入眼前的多个竹筒中,这种酷似“插秧”的趣味活动,让现场很多人回忆起了曾经那段最难忘的知青岁月,一位参与者甚至还有些眼角微红地感慨,“想当初山上下乡的时候,我还是插秧队的队长呢。”
“在三十年前,莲东村的村民主要以种田、编竹篮为生,这些就是生活技能,家家户户没有不会的。”56岁的周菊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她来说,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天天早起下乡种田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纺织工厂。因此当重新有机会能进行这种怀念昔日生活的趣味项目时,“别提多开心了。”
当然,在这场温馨的村运会中,与周菊珍有着同样心情的村民不在少数,最直观的显示方式,就是每个项目的获奖人数:在挑扁担、编竹篮、插秧这三个颇具农耕特色的项目中,前三名几乎悉数被当地村民包揽:举个最典型的例子,55岁的杨娟娟本是文化礼堂边的一名小卖铺老板,原本喜欢戏曲的她,就连参与活动还是早上临时兴起,结果夫妻俩在“家门口”双双获奖,问起毫无准备的参赛感言,她骄傲地说,“虽说这是村里第一次举行的大型运动盛宴,但如果要论干活,我还真没输过谁!”
此次文化礼堂村运会,杭州的选手们可谓是“满载而归”。“精挑细选”一等奖获得者李艳梅是一名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她看来,像扁担挑重、趣味插秧这样富有农趣的本土项目,自然是当地村民更占优势:“有些妇女挑得又快又稳,力气不小。”
而像飞镖、筷子夹弹珠这样讲究技巧和平衡感的休闲运动项目,杭州选手就更拿手:“只要保持运动习惯,喜欢户外、喜欢玩的朋友就一定没问题。”所以从最终结果来看,双方确实乐呵呵地秉承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握手言和。
感受完淳朴的风土民情,杭州的参与者们还在村运会之后去了村内的越驰良骥国际马术俱乐部,在马场教练的指导下,好好体验了一番平时只有在电视剧里看见的“策马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