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榴弹炮有啥区别炮管长度炮弹初速和

火箭炮诞生之前,大炮就是战场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早在明朝的时候,红衣大炮就成为朱家军队取胜的法宝。

天启六年(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大显神威,据明史记载,后金的发动一波又一波攻城行动被红衣大炮击溃。

红衣大炮让清军闻风丧胆,不久他们也拥有了这个大杀器,在顺治二年,把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得血肉横飞。

进入热兵器时代,大炮更成为各国军队的宠儿,毫不夸张地说,一国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就看你大炮的威力了。

丘吉尔就曾经说过,大炮是战神中的战神,掌握了先进的大炮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加农炮诞生于16世纪,榴弹炮问世的稍微晚一点,他们就像一个娘生的弟兄俩,没有根本的区别,能力也分不出高低,威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总的来说,二者之间还是本质区别的,要不然就不会叫不同的名字。

真的那样,人们干脆把榴弹炮叫加农升级版,或者叫加农2.0版不就可以了吗?

如果真的不更换名字的话,我们也有一个办法把他们区分开来,那就是前者叫加农平射版,后者叫加农平射版。

因为加农炮和榴弹炮的根本区别在角度,或者是说弹道不同。

加农炮射击的初衷是打击近距离,又比较低一点的目标,所以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平射直瞄,当然这里说的平射只是相对而言,打出的炮弹弹道角度小了而已,绝对不是没有角度的。

而榴弹炮则是曲射为主,也就是抛物线那样的轨迹,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打击远距离和较高一点的目标。

加农炮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的话,不外乎三大种类,那就是专门打击移动和固定陆地目标的坦克炮,专门打击空中移动目标比如飞机的高射炮,专门打击海上移动目标、也就是军舰的防御炮等等、

事情没有那么绝对,过并非是所有小角度的大炮才叫加农炮。

二战时期战舰升级,向大吨位大体积发展,军舰上的大炮也随之进入巨炮时代,军舰在作战时并不是到了跟前才开炮,而是只要达到射程就开火。

这时候军舰上的大炮就要求攻击距离足够远,这样一来大炮的导弹就会变成了曲线,但战舰大炮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名称,它依旧算是加农炮家族的成员。

这样一说,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既然加农炮可以攻击坦克,那么它在攻城的时候一定也是得心应手,让你说对了。

传统战争没有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可以说是玉石俱焚,攻城的时候不能保护平民,基本上是无差别射击,所以加农炮是军队攻城的得力助手。

榴弹炮跟加农炮完全不同,它是个远距离杀手,因为有角度的物体才可以达到更远的距离。这就像我们物体的道理是一样的。

他们投掷手榴弹,弹道是大角度抛物线,投掷健身的飞镖,走的是小角度的近似平角的路线。如果你投掷手榴弹按照投掷飞镖的方式,距离一定大打折扣。

由于榴弹炮射击的弹道是抛物线或者说是曲线,可以攻击更远的目标,甚至还可以从这座山的脚下发射炮弹,攻击在山那一边山坡和山脚下的敌军或者固定目标。

不过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假如战场形势危急,手边没有加农炮,敌人坦克蜂拥而至,也不能干瞪眼让敌人猖狂。

那就把榴弹炮炮管放平,开火!

如果两种炮放在一起,如何区分呢?

一、炮管长度。

加农炮的身管一般都较长,是自己炮弹口径的40~80倍,只有这样在炮管里有足够的运行距离,才会有比较高的射击初速。

而榴弹炮的炮管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它只有自己炮弹口径的20~30倍,但不是上限,因为没有强制标准,做多长的炮管,就看战场需要了!

二、炮弹初速和膛压。

如果说榴弹炮发射形式是固定的话,加农炮则有相当一部分是移动的。

移动作战的加农炮发射频率高,炮弹速度高,这就要求有足够长的炮管来保持高初速。

初速高了,炮膛的压力就大,压力大了,炮管的强度就响应要提高,而提高强度只有两个途径,那就是炮管材料必须要“硬”,炮管壁厚度必须要足够厚。

相对而言,榴弹炮因为采用曲射,初速度相对要低,推力不需要那么大,发射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火药;这样的话,膛压比较之下就低一点,对炮管材料和厚度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

三、威力比较。

加农炮的特点是动能杀伤,对象都是强度很高的甲板,和厚度很够的装甲以及城墙。

加农炮注重点式的攻击效果,所以它们使用的都是穿透力很强的的穿甲弹、半穿甲弹、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甚至钨芯穿甲弹等。

最典型的就是如钨芯穿甲弹,它可以利用高质量钨芯用它的高速度把坦克变成废铁。

而榴弹炮强调的是片式的打击,因此它们多采用高爆弹,利用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四分五裂的弹片,对周围目标进行大面积杀伤。

榴弹炮一般是无差别打击,所以多采用覆盖式的火力支援。

不过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武器设备的更新,两种大炮的区别也没有那么严格,杀伤力也各有千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