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38岁暴卒,遗精近20年,每月10几次,后来2、3次,没有春梦和勃起也遗精,就是滑精了。这是他自己亲笔写在《病原》里的: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临死前几年,就很少遗精了,他自己认为是“无力发泄之故”,肾亏太厉害,“并非渐愈”。
《病原》一般由御医记录,但光绪身体太差,经常自己写,很重视。
遗精几乎每个男人都有过,像光绪这种就很少了,是一种病,遗精病。
遗精病很多原因,其中长期过度紧张,也是一种。
光绪回忆开始发病时,写道:“初起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遗泄,夜间梦寐亦然。”
白天听到锣响,都心惊肉跳,“而自遗泄”,有点夸张哈。
光绪真是吓坏了,他4岁当皇帝,就是吓大的,一直被慈禧拿捏得死死的。
这是光绪皇帝唯一一张没有美化的照片以至于一有动静,都会遗精,条件反射。
慈禧老公咸丰皇帝,30岁死,就一个儿子,同治皇帝。
偏偏这根独苗,就是和慈禧生的,她中奖了。
咸丰皇帝皇后是后来的慈安太后,慈禧不过是兰贵人,却母凭子贵,和慈安并尊为皇太后。
年,同治皇帝登基时才5岁,两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年,同治皇帝17岁,两太后卷帘归政,慈禧仍在幕后操纵。年1月12日,不争气的同治皇帝,还没活过他短命的老爸,19岁死于天花。
天花曾夺走数亿人的生命,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现在被人类彻底灭绝,是被人类第一个彻底消灭的传染病。
天花病毒现在只保留在两个实验室中,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俄罗斯,以供研究之用。
但年,一名英国医学摄影师珍妮特.帕克,在美国实验室内染上天花死亡,是目前全球最后一名患者。
美国的生物实验室真是个祸害,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都怀疑是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病毒泄露造成的。
这个全球最大的生化武器研究基地,早在年8月,由于实验室周围出现大量“电子烟疾病”,被突然关闭,至今拒绝国际调查。
好,回来。
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和慈安召集大臣“商量”立嗣事宜,慈禧开口就说: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一语既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心,汝等静听。”
赤裸裸,霸气侧露。
4岁的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作为一个道具,被抱上龙椅。
两后继续垂帘听政。
年,慈安太后暴毙,45岁,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被慈禧毒死。
从此,“二人转”变成慈禧的个人“脱口秀”,开始一人独裁。
光绪说起来是个皇帝,比我们还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光绪坐上龙椅10年,才被批准回了一次家,看看自己亲爱的妈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十年一梦呵。
上朝时,慈禧甚至叫光绪当众下跪,还动手打人,那时又没有。
光绪最爱的珍妃,被慈禧太后叫太监推到井里活活淹死。
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是慈禧指定的,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光绪的表姐。
隆裕皇后弯腰驼背,一身皮包骨,长得和凤姐一样的,恐怕是有史以来颜值最差的皇后,几千年出一个。
光绪对隆裕皇后她几乎没有兴趣,睡了要做噩梦。
“承幸簿”上很少留下光绪与皇后过夜的记录,偶尔几次恐怕也是屈于慈禧的淫威,被“押赴刑场”。
光绪叫爱新觉罗·载湉。
清朝有测字先生拆解“湉”子,说无心则活,没有中间那个竖心旁,就活了,而有心则成活死人。
过儿杨过,在活死人墓,有他亲爱的姑妈小龙女。
光绪没有亲爱的姑妈,只有狠毒的姨妈。
光绪偏偏有心,是个“有志青年”,一直梦回康乾盛世。
年鸦片战争后,都认为是科技不行,开始洋务运动。
结果,甲午战争,科技更先进的北洋水师,被小日本吊打,于是开始反思制度问题。
光绪就开启了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满汉平等,向祖宗之法举起屠刀。
老祖宗老佛爷开始也默认,后来怕帝党坐大,夺了她的权,就不同意了。
慈禧派亲信荣禄任直隶总督,掌管北洋新军,拱卫京、津。
荣禄,据说还和慈禧有一腿。
慈禧26岁守寡,传说与多人有染,包括李莲英,也不知怎么回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吧。
光绪嗅到杀机,赐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衣带诏,密诏:“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
谭嗣同带着衣带诏,夜访法华寺,密见袁世凯,要他起兵勤王。诛杀荣禄,控制慈禧。
袁世凯口里答应,转身就向上司荣禄告密。
慈禧直接冲进光绪卧室,一顿臭骂,把他关在瀛台,一关就是10年。
瀛台是一个小小的孤岛,四面临水。
每天,小船接送光绪上朝、退朝、送饭。
小船儿推开波浪,迎面出来凉爽的风。
光绪彻底凉凉,凉透了,一颗心哇凉哇凉。
“监狱”伙食又不好,有时还送饭还不及时,据《庚子国变记》记载:“上居瀛台,饮食不时通,采槿花而食。”
堂堂皇帝,吃野菜。
后来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公主有时也过来,教光绪个把小时英文。
德龄公主用英文写的《瀛台泣血记》,记载了光绪的凄惨生活。
某年冬天,特别冷,南海瀛台周围水面结了冰,可以走人。
光绪帝就去冰面走走,没走多远,就被崔玉贵等太监发现,“抓”了回来。
慈禧知道了,叫人把冰凿开,并将陪同光绪“散步”的6名太监,乱棍打死。
然后,每天凿冰。凿了又冻,冻了又凿。反正大把人吃饱了没事干。
窗户纸破了,也没有人给补一补。
冷风向刀子一样,呜呜叫,光绪瑟瑟发抖,一晚都睡不热。
他找来内务府的大臣,大臣赶紧磕头谢罪,奴才该死,叫人裱糊好了窗户。
慈禧知道此事后,马上召集内务府大臣开会,进行赏赐,所有大臣都有“红包”。
轮到那位帮光绪补窗户的大臣,赏赐他一只哈巴狗。
从此,内务府再没人敢关心皇帝的生活。
光绪说“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吾不如汉献帝也”。
汉献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慈禧根本不要借光绪的名头,直接干。
瀛台本来是很美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的琉璃瓦掩映在碧树浓荫之中,四面环水,会让人有恍若置身于蓬莱仙境的感觉,所以叫瀛台。
(瀛台)从清朝顺治、康熙帝起,各朝清帝都喜欢住在这里,夏天避暑,冬天赏雪,逢年过节放烟花,大宴群臣。
光绪住进来后,一直没人打理,年久失修,蜘蛛网都要光绪自己去弄。
衰落破败,一如那破碎的山河,一如光绪那破碎的心。
也有节目,也有高兴的时候。
光绪经常画乌龟,在乌龟的背上写上袁世凯的名字,然后把乌龟粘在墙上,用竹签“扔飞镖”。
看着袁世凯这老乌龟被射成筛子,光绪或许会有一种快乐的幻觉。
袁世凯出尔反尔,告密,让戊戌变法成为百日维新,昙花一现,这是光绪一生永远的痛。
光绪三十四年,年10月,光绪生病,慈禧也生病了。
这天,光绪真高兴,在日记中写道:
“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不料这段日记被该死的李莲英知道了,立即报告了慈禧:“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
慈禧听了,咬牙切齿:“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随即下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负责。
11月14日,光绪就突然暴死。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里说,光绪死前3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由宫内太监办理,讳莫如深。
光绪是个病痨,按一般的常识,这样的人反而不会突然就死了,会长期磨床。
科学的解释可能是,免疫系统身经百战,战斗力爆表,等于打了各种疫苗,有的接种了好几针。
何况这些临死症状,与之前的遗精啊、肾亏啊,没啥关系。
光绪还记载了其他并发症:怕风寒、耳鸣、腰酸背沉、肢体寒冷、尿频、尿后滴沥、下体潮湿等,也和临死症状没啥关系。
光绪曾亲手抄写一份“治遗精方”,由熟地、泽泻、丹皮、茯苓、山药、枣皮、芡实、菟丝子、杜仲、巴戟天、猪油等组成。
此方有光绪亲笔书写的“极效”二字,效果棒棒的。
但“心病”不除,无药可治。光绪一生没有一子半女。
他曾对德龄公主倾诉苦衷:“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
载湉,湉者,无心则活,有心则活死人。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但却是谜一样的王朝,有光绪之死和乾隆之出生等8大迷案。
年,在光绪皇帝死后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牵头,组织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光绪陵墓早已被盗,通过现代法医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
(光绪的棺材)最终得出结论为:“光绪帝系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死亡。”
一般人服用砒霜60到毫克就会致命,而在光绪皇帝的衣服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达到了多毫克,中毒而死,板上钉钉。
这也与名医屈桂庭的记载相吻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2年成立。盛世修史,是传统,清史编辑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当时就拨款6个亿。
20年过去,已经完成初稿,白话文,余万字。目前进入三读三审,估计还要10来年。
算很快了,清朝写明史,花了60年。
清史工程格外大,翻译就是大工程,满文以及各种外文,前所未有。
所以,砒霜中毒是权威结论,不容置疑。
砒霜,就是鹤顶红,潘金莲喂武大郎那个,大郎,喝了这碗吧。
问题是,谁喂了这一碗呢?
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慈禧。
这些看法,都是在现代权威结论之前,可见一开始就都认为光绪是被毒死的。
袁世凯怕慈禧死后,光绪秋后算账,于是毒死光绪。
接光绪班的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持这种看法。
袁世凯作案动机可能有,但作案条件应该没有。
当时袁世凯已被开缺回籍,远在河南安阳。
而且任何从宫外食物必须先经人试毒,就算有内线,但不可能有机会篡改清实录和脉档,那是一个牵涉面太广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这么多内线。
只有慈禧可以,都是她手下。
所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慈禧毒死光绪,也有可能。
德龄公主在英文版《瀛台泣血记》中直接说,是李莲英下的手,慈禧下的令。
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说过,其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满语,就是酸奶,营养品哈。
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医院正堂,正式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其实戊戌政变扼杀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就有废、杀光绪之心。
八国联军时,慈禧曾一时想自杀,就想拉光绪垫背。
据《景善日记》记载:“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
慈禧如此恨光绪,主要是预期反差太大。
当初把光绪当成宝,谁知不听话。
开始慈禧是很宠光绪的,慈禧自己说光绪小时候“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
所谓期望越高,失望也大,仇恨越深。
这也与慈禧的个性有关。她和武则天一样,在极度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专权几十年,一定是心狠手辣、霹雳雷霆,唯我独尊。
慈禧曾公开叫嚣:“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老子天下第一,不容任何人挑战,就这样。
其实客观地说,慈禧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搞好,垂帘听政也曾听出个短暂的同治中兴,但她这种独裁,就是搞不好。
戊戌政变后,其实戊戌变法大部分措施,慈禧措施都实行了。
尤其是逆转几千年来的重农抑商、大办实业,和开办新式学堂、下令妇女不再缠足,等等等等,都是慈禧的历史功劳。
但一讲到君主立宪、满汉平等,要挑战她个人的无上权威,她就不干了,也是历史局限吧,没人能超越历史。
还有就是慈禧老了,光绪年轻,有代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同,这才是他们矛盾的根源所在。
因此,当慈禧觉得自己不行了,就毒死了光绪,怕自己死后,光绪翻案,临死都要捍卫自己的权威。
当然,没人能真正觉得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何况光绪死后20小时,慈禧就死了,不会因此赶紧下手,没这么神,纯属巧合。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慈禧74岁死,在当时绝对是高寿了,加上她也长期生病,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还是能够有所觉得的。
至于光绪死后,慈禧还精神抖擞开了几个小时会,故伎重演,立不到3岁的溥仪为宣统皇帝,应该是抱着继续训政的幻想,也是回光返照。
慈禧看起来也是暴病而亡,其实是正常死亡。这个年纪,有时一睡就不醒了,什么方式死,都正常。
(慈禧陵墓被孙殿英盗了)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你看你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只能她一个干,自我膨胀到了极点。
或许,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间接的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