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保镖,大概许多人对“保镖”这个词的含义还不甚了解。
保镖,《汉语大词典》解为“旧谓有武艺者受雇于富商大贾,达官贵人,为其保护财物及人身安全的为保镖。也泛指从事这种行业的人。”
其实说明白简单点,就是凭着自己块头大,肌肉结实,会那么三拳两脚,觉得自己刀枪不入,打架不含糊的人,用武力来保护别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保镖原不是什么新鲜事,是我们祖宗发明的,大约自从有了点财产,有了人身安全感时就出现了。古圣人尧、舜,虽然坐了一辈子龙书桌案,但因为没像其后官们那样领取优厚的津贴,利用权力牟取暴利,贪赃枉法,所以也没积累多少东西,自然没人去盗去抢,犯不着保护,自然也就没有保镖,但夏以后,据说官们就富起来,达官贵人就多起来,搜括的民脂民膏也多起来,自然就得要人保护,保镖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像《汉书王莽传》中载:“(莽)辅翼汉室,保安寿平皇帝之幼嗣,送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一代皇戚国舅岂不成了一个保镖!那么,保安队与保镖有何区别呢?笼统点讲,就是保安队、警察是为整个国家朝廷所雇用的,保镖是私人所雇用的,前者是“公仆”,甚至是“公仆”的“公仆”,后者是当家作主的某一公民的仆人,没那么些好听的名字,因此也不是拿着工资福利度日。
保镖的产生发展,实际上依赖两个条件,一是财产丰富,商品流通,二是要有能够为人所雇佣的自由人。这两个条件既依赖于封建经济的发达,又以封建小农经济的破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前提。所以,保镖业的兴盛发达,必然是在封建主义社会的中后期。
据有关学者考证,在中国,保镖作为一种行业,实际上形成发达于宋元明初。至于许多描写秦皇汉武之时的武打小说也出现了保镖,甚至镖行,则大约是哪个作者的科学幻想。
南宋之后,随着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显,许多巨商富贾出现,物产流通更加广泛和繁荣。但由于封建统治力量的衰弱,许多丝绸之路成为险途。这样,为保证商品的畅通,专门受雇,为人押送货物保护人身安全的保镖便应运而生了。宋曾巩《蜀转运判官制》中记载,"西南之地延衰万余里,外临殊俗,内杂溪谷诸峦”,必须州县间联保,民间组织人员护送商旅,即为保镖。
明清之际,由于商品流通的发达,保镖业达到颠峰,清袁牧《新齐谐董金瓯》中记载:“吾父某亦为保镖,路逢僧耳,与角斗,不胜而死。”由此可知,当时保镖已很多,保镖业已很发达,并且保镖生涯中已危险重重。
在此,有必要再说明一下“保镖”的词义。如果按字面意思想当然地解释,“镖”是古代武侠常用的飞镖,保镖亦保护那飞镖,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保镖一词应为“保标”,前段引文中的保镖即用了“標”(即“标”的繁写)字,意思是保护事先议定的财物:“标”指财物。这是相对于“夺标”而言的。“夺标”一词我们现在还常用,该词大约起源于我国南方的赛龙舟夺锦标的民俗。张宽《端午词》中写道:“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说的就是这种民俗。“保标”一词既汲取了赛龙船中的这种保护锦旗之标与夺锦旗之标的说法,将其转化成保护财产。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只有"标船”“标车”等字样,说明在明清时代,保镖一词还是写作“保标”的。这样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清末梁启超著《中国地理大势说》一书中仍写作“响马标客”。现今存世的钞传体《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中有11处涉及“标”字的,只有几处写作“镖”。
因此可以肯定,“保镖”一词应作“保标”,但由于江湖上的春典(行话)之口授不笔录,以讹传讹的事屡有发生,因此民国以来,“保标”一词便逐渐演化成“保镖”。究其原因,大致在于镖师中多有会打飞镖者,而部分武打小说尚武崇勇,将“标”字改为“镖”字,也加深了这种谬误。这样一改,镖客就完全成为江湖绿林英雄了。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武侠丛谈》中,钱基搏在《老镖客》一书中便描写了一位老镖师的飞镖绝技。事实上,镖师不一定会打镖。
单身镖客的纷纷涌现,为镖局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所谓镖局,即是众多保镖组成的一个统一组织,是镖行业成熟的标志。
在匪盗众多的江湖中闯荡,单身镖客不仅无法承接大宗生意,而且猛虎难抵群狼,无法保证路途的畅通。因此镖行的产生是保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像其他行业的行会一样,镖局不仅能联系诸多镖师,壮大保镖能力,而且也可为镖师提供生活安全等。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写道,西门庆除开有绫缎铺、药材铺外,还开着“标行”,用“标船”运送货物。
这说明,镖行至晚到明代已发展壮大。到了清朝,镖行得到更大发展,成为江湖中最引人注目的行当,从皇都帝城到城乡小镇,都有镖行开设。据査,当时北京就有几十家镖行,其中会友、源顺、永兴等较为著名,素有“八大镖行”之称。最有势力的会友镖行在上海、南京、西安、天津等大力城市都设有分号,昌盛时,镖师多达千人。
镖行业务大致可分为行程走镖和看家护院两种,其中行程走镖又可分为陆路、水路两种,分别用镖车、镖船运载货物。
其主要生意是受雇于商旅,保护人财,同时也有大的镖局,为朝廷官府押送皇纲响银。
像清代金陵苏杭等地进贡丝织品就常用镖局。随着商品贸易的发达和清政府对外贸易能力的增强,镖局也有过一段辉煌清朝学者吴炽昌在《客宿闲语》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海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清碑类钞技勇类洪峻与三等羯斗》也说“时有巨商货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
看家护院,江湖上又称“支杆挂子”,类同于现在的保安人员,应算是保镖的最原始最古老职业。到清代,这种行业虽不再是保镖的主要业务,但仍为人所重视。清朝重臣李鸿章据说除官兵护卫外,还聘请了会友镖局的镖师,其他一些朝廷命官也有类似的保护人员。除此而外,镖局还可能为妓馆、赌场等低俗下三流的娱乐场所维持秩序,现在盛行的武打小说特别是涉及清末民初的多有此类描写,但实际上这多是单身镖客所为,著名镖局不屑于此,有许多则顾及到声誉,根本不予理睬。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镖行在清末渐渐走向衰落。民初,北京几家大镖局纷纷关门闭业,盛极一时的保镖业渐近绝迹。
民国以后,镖行几近绝迹,零散的保镖虽然散在于各行业、各地区间,但已形不成气候。不过有关保镖的故事却流传开来,并宜武侠色彩大大加浓,从而将保镖完全转化成江湖中的一个神秘行当,著名镖师也都被描绘成叱咤风云的武林高手,传奇式的人物,这一观念深入到老少百姓中,以致半个世纪后,成为人们对保镖这一古老职业所保留的唯一记忆和想象。
从保镖的历史发展来看,保镖原非江湖行当,不过由于其经常与江湖绿林人士打交道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与江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最终被融入到江湖中,因此要真正了解保镖这个行当,还真得从江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