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童年是没有几个像样的玩具的,但并不影响童年的开心,即便是一根棍子,都能玩很久的。那么就把还能记起来的、能称之为“玩具”的整理一下:玉米战车其实就是一根玉米杆,就这都能够开心的玩一个秋天,做法大致就是把玉米杆的叶子摘掉,天花也摘掉,在较细的一端折两次,弯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玉米叶子一绑,手持着较粗的一端,在地上推着跑。大孩子前面跑,小孩子跟着跑,人人推着这么个“战车”跑的可欢了。两种飞镖也可能是我们离火车较近吧,所以总是能够因地制宜的创造出一些新的玩具。为什么说是新的呢?那是因为我的舅舅家在山区,那里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们玩的飞镖,他们那里的孩子是没见过的,但同样,他们玩的飞镖我们也没玩过。因为上下学都要走火车道的缘故,总是能够捡到一些东西,如空水瓶子,各种空饭盒,一次性筷子,啤酒瓶盖子等等……于是,火车道便成了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第一个窗口,经常在幻想:那里面坐的都是什么人啊……那时候的火车窗子是可以打开的,所以经常能够看见里面的人把不用的东西丢出来,然后被我们捡走。捡到的钉子呢,就放在火车轨道上,等火车开过去,一个飞镖就成型了,然后在路边的水泥地上磨一会,就有了尖,就可以扔着玩了,当然,目标一般是桐树(好像其他的树也扎不进去啊)。但这种飞镖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火车速度太快,经常就找不到了,于是我们就想办法把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用泥团糊住,但结果并不理想,还是会飞没影了,经过考虑进行了第二次改进:用绳子绑住,结果呢,还会飞,但总有飞不走的,但成功率的确是提高了。另外,还有砸匾的,砸断的,不成样子的,不管砸成了哪种,都是大家取笑的对象。我很自豪的把这种飞镖拿着去了舅舅家,炫耀给他们村的孩子看,结果他们拿来了一个比我的还要精致的飞镖:很细,很巧,还带了红布。其实,做法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拿女孩子的发卡,把短的那边折弯,然后把长的那端磨出尖来,再在后面的环里面绑上红布条或者红头绳(也就是红毛线)。风火轮也不知道是谁起的这个名字,反正大家都这么叫,我也觉得挺贴切的,后来才知道出处来自封神榜,可在3年级之前我们是没见过电视的。风火轮其实就是把捡到的啤酒瓶盖子用石头砸平,然后用钉子在中间打两个小眼,再穿上两根绳子就行了。两只手各拉一头的绳子,双臂开合几次,这个盖子就转起来了,拉的快了,就转的快,就会传来呼呼的风声。然后大家就相互比赛,塞的是看谁能把对方的绳子切断,输了的人需要花好久时间才能重新找到绳子,再次参与比赛。然而,游戏总会升级,慢慢的就出现了一些改进,比如在盖子的边上磨出小锯齿来,胜算就很大了,这个锯齿不能大,大了就只能割草了。再后来,输的多了,就又出现一种改良版,中间4个空,穿4根绳子,就算断了两根还是可以继续转的,胜的几率又大了……勾筋筋所谓“筋筋”就是把白杨树落下来的叶子的叶柄摘下来,互相勾着玩,谁的先断,谁就输,连断几根就要赔偿等等,反正规则和玩法几乎都是临时定。为了走向更大的赛区,比如学校班级之间,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刚落下来的叶子,叶柄很容易断,太脆了,然后太干了也容易断,于是就把树叶拿来放到阴凉处,放上两天(不能摘掉叶子,没有营养也容易断),不时的洒上水,出来后就很顽固,胜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当大家都发现这个规律后,又不好使了,又得想办法改进,如用盐水泡,还有作弊的如在中间穿上铁丝什么的,想想就觉得太坏了。摔响炮下雨天玩什么呢?也很多,因为学校离家远,经常遇见下雨了回不去,中午能玩好久,低年级的孩子能支配的资源少,只能就地取材,比如泥,地上全是泥。我们把泥做成燕窝的形状,底部做的很薄,口朝下使劲扔到地上,燕窝的底就冲开了,但劲也别使大了,大了连什么都没了。这其实就是个资源对赌游戏,我摔出来的窟窿你要给我补上,你的我来补,谁的窟窿大,谁就挣的泥多……打面包说到摔响炮,就不得不说打面包,只要有纸就可以折出面包来,放在地上,对家用他的面包拍,拍的翻过了就被他赢去了。我经常好久才整出一个面包来,然后就输掉了,因为那时候的纸很缺的,作业本什么的都被大人们拿去卷烟抽了,没有其他的纸源,只能期待火车上的人往出多扔些好纸了,好不容折出一个面包,输了就太可惜了,于是就想办法不让对方赢过去,招数很多,比如用压面机压几遍,打的时候就会贴着地不容易翻,还有往里面垫铁片的,灌土的……啥招都想到了。玻璃球玻璃球一直是稀缺资源,反正我是没有发现来源,但市面上又流通着很多,谁有一颗真能把人羡慕死,于是就给人家挖洞,挖的多了,别人就会给你一颗,还不敢拿去比赛,怕输。那个比赛规则就是看谁先把别人的玻璃球打进洞里面,有点像桌球,那个洞直径大约10厘米,深也就不过10厘米,然后在距离洞约一米处画一条线,然后使劲的往洞里面弹,一般一次是进不了的,第二次弹就需要用玻璃球撞玻璃球了,直到进了洞为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