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空军王牌部队的代号,竟然曾用遍了四

上周蹭热点写了一篇“王海大队”换装歼-20的内容,很多读者对文中提到的,空3师在创建初期使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西洋部队”这一代号很感兴趣。于是这两天咱就搜集了一点资料,发现在人民空军、乃至海军创建初期,为了保密而给新组建部队使用的代号确实很有意思。

现在连正式称谓走的往往都是美式路线了,比如什么“AOTEC”,听着就跟美军的AFTEC(AirForceTestEvaluationCenter,空军测试和评估中心)似的,要的就是高级感

先说人民空军最早组建的四个航空兵师,为了保密兼以鼓舞士气考虑,以世界四大洋作为部队代号。除了“大西洋部队”空3师之外,由混成第4旅改编而来的空4师(后来更名为空1师),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在上海组建的空2师,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印度洋部队;而在辽西开原组建的空5师(强击机师),代号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冰洋部队。

“北冰洋部队”的后裔曾经赴俄参加“航空飞镖-”,并夺得歼轰机组的第一名

同期,在苏联的帮助下,人民空军又在哈尔滨、长春、锦州和沈阳(后迁至山西)以及济南、北京南苑(后迁至河北涿县)6地筹建了航校。其中两所轰炸机航校,分别以长江黄河作为代号:哈尔滨1航校为“长江部队”,长春2航校为“黄河部队”;四所歼击机航校则以祖国四大海域作为代号:锦州3航校为“黄海部队”、沈阳4航校为“东海部队”、济南5航校为“南海部队”、而南苑6航校则为“渤海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校一期甲班第七学习班(代号东海部队第七学习班)的毕业照片

以上这6所新建航校,其骨干力量都是从著名的东北老航校各大队抽调的,而剩余的中国籍指战员和所有日本籍人员(共人)则在牡丹江组建了7航校,仍然使用日、美制旧飞机训练。这也是如今仍然健在的东北老航校日籍老战士的组织,名字叫“航七会”的原因。而关于这所运输机航校当时的代号,目前还没找到权威说法,只见过一种说法是,该校曾使用过长春2航校“黄河部队”的代号。

不过说到“黄河部队”,在同期的人民海军中,也有一支部队曾使用过这个代号,那就是由“重庆”舰起义官兵组成的,负责“重庆”舰在大连造船厂停放保养的单位,这名字显然和当时计划对该舰修复后使用的舰名“黄河”有关。后来“重庆”舰的船壳曾被作为“黄河”号水上仓库使用,这名字也算是不忘初心。

要想YY一下修好之后的风采,就只能在战舰世界里头寻摸了

无独有偶,初创时期的人民海军,还不止这一支部队使用过“海”、“河”系列的代号。在华东军区海军年前后的报刊杂志上,凡提到所属部队时都用代号,例如“新海舰队”(或称部队,下同,现为东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渤海舰队”(现为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淮海舰队”(现为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等。相比后来它们曾经用过的第五舰队、第六舰队和第七舰队这些“美式”名字,倒是更有几分自家特色。

今天的“新海舰队”

今天的“渤海舰队”

今天的“淮海舰队”

这一时期见诸于报道的还有“定海部队”、“青海部队”和“宁海部队”,以及“淮河部队”、“长江部队”等。随着华东军区自行出版的海军刊物停刊,这类内部代号也和空军的类似代号一样逐渐停用,逐渐演化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五位数对外代号。就像1航校这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年12月至年12月代号为“长江部队”,年12月改为部队。年2月改为部队,年6月为信箱,年12月改为空字部队;年6月改为空字一部队,年8月以后改为部队。年4月5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飞行学院,代号仍为部队。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类数字代号已经逐渐变得晦涩难懂,但历史上仍有一些非常著名的数字代号流传至今,比如著名的“部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其实这是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里各型导弹的代号沿用的结果。

当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设的弹道导弹、飞航导弹、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等专业,也直接沿用了这些代号

指的是Р-2弹道导弹(苏联版V-2),就是后来我们仿制但未装备的东风-1型,但说起来也是如今“东风快递”家族的老祖宗。

当年军博大厅里的“地标”

指的是С-2“小火山”岸舰导弹,这型导弹后来没有完成仿制,少量原装样品在完成打靶后用于教学研究。

作为微缩版米格-15,“小火山”虽然射程较远,但适装性不好,精度不佳,放弃仿制是明智的

则是大名鼎鼎的П-15反舰导弹,在中国衍生出了庞大的“上游”、“海鹰”舰舰/岸舰导弹家族。

反正在美国人那儿都叫“蚕宝宝”

相对知名度较低,这是К-5М空空导弹的代号。由于这种采用无线电架束制导的早期空空导弹,其性能很快就不适合空战需要,所以该型导弹及其仿制型号霹雳-1也大都用于测试,基本没有用于战备值班的,就连我军少量配套该弹的米格-19ПМ/歼-6乙飞机,后来都改装了性能相对好一些的霹雳-2导弹。

和霹雳家族的其他兄弟放在一起,右下角的霹雳-1确实看着就不像一路人

除了数字代号之外,过去很多部队院校等单位正式称谓中的“第二”,因为人民火箭军广为人知的前身——第二炮兵的缘故,也经常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例如为培养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人才的而建立的15航校,后来就曾名为“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

如今已经成为空工大的防空反导学院

如果说“第二高射炮兵”很容易能让人联想到地空导弹的话,那么“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听着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巨浪、巨浪,不断的增长”。事实上,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是年8月建校的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于-年使用过的一个名字。

海岸炮兵,毕竟是个曾经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词儿

早在年5月,该校就由“第三海军学校”(三海校)改称为“海军第二炮兵学校”,实际上担负海军导弹专业士兵的训练任务,把过去主打的高射炮兵和海岸炮兵专业合并为下属的一个系。在当年的人民海军,导弹基本等于岸舰/舰舰导弹和少量的空空导弹,所以虽然改名时就编制了为巨浪-1准备的09系,但这个系长期只能以架子形式存在,没等到巨浪-1定型就撤销了。

缺乏实际威慑意义的巨浪-1,除用于教学科研和训练用之外,最大的价值还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东风-21家族

而等到需要为巨浪-2培养相关人才,再次编建相关院系的时候,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早已更名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很久,没法让“海军二炮院”这个曾用名真正名副其实起来。随着年军改后海军航空大学的重组,这个梗也已成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段子了。

要是能为这个组建一个“电磁炮学院”,想想也挺带感的

尽管如此,对于军迷们来说,这些曾经存在于人民军队当中的有趣代号,仍然是研究我军军史时十分有趣的注脚。如果读者朋友们了解更多关于这类代号的故事,这里也希望大家不吝留言分享,毕竟在这里,读者才是真正的大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