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武侠电影90年邵氏武侠,李小龙真功夫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379.html

作为中国电影的代名词,功夫武侠电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年风靡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到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再到近些年的《叶问》系列,功夫武侠电影走过了近百年历程,更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见证。

本文简要介绍功夫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并以60年代到90年代三个黄金时期为重点,阐述功夫武侠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特点以及取代的成就。

60年代之前,武侠电影重特效和铲强扶弱

60年代之前,中国武侠电影是什么样,周星驰和徐浩峰曾这两位功夫片迷用各自的作品进行了致敬。

年,周星驰主演的《漫画威龙》上映。周星驰也特意在这部电影里加入了魔幻斗法的场景,在刘晶幻想的世界里,周星驰、萧芳芳、元华、钟镇涛在影片中的关系就是《火烧红莲寺》的演绎,三人也同时进行了一段精彩的武侠斗法大比拼,算是彻底的用后现代方式进行喜剧演绎。

年徐浩峰编剧并导演的《师父》上映,徐浩峰也特意加入了众人观看《火烧红莲寺》的相关片段,算是对于这部几十年前的武侠电影表达敬意。

两位资深功夫片迷都不约而同的向《火烧红莲寺》致敬,间接地说明了这部武侠作品在当时受到的欢迎程度,而在当时因为电影动作指导的缺席、演员不会真功夫,以及编剧导演等对于武侠电影并没有专业的制作经验等因素,早期的武侠电影都带着特效斗法的特征,众人的打斗也只能依靠强大的斗法特效,观众还看不到后来的武器激烈的交战以及轻功与飞天遁地等部分,特效运用占了很大的比重。

不过在这部影片大受市场认可后,随后几十年这个系列《火烧红莲寺》也经历了很多的续作以及大量的翻拍。从年到年,导演张石川执导了19集之多。此后在四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以及八九十年代,经历半个世纪的《火烧红莲寺》的翻拍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某种意义上,《火烧红莲寺》是记录武侠电影上最早的作品,也代表着中国武侠早期的巅峰。

除了《火烧红莲寺》,在香港武侠电影史上,另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武侠大IP非黄飞鸿系列莫属。

从年开始,以导演胡鹏、演员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开始登场,并一直延续到年。其中关德兴可以说用一辈子都在阐述黄飞鸿的形象,演绎他心中的大侠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不同于《火烧红莲寺》的重视魔幻特效,影片已经开始回到现实本身,一切的打斗都合乎现实。而诸如影片中出现的舞狮等场景也成了后来黄飞鸿系列的一个主要元素。

在那个时期,惩强扶弱,行侠仗义是武侠电影的一贯主题。只是限于技术因素,早期的武侠电影在动作场面上难免带着京剧戏曲的特征,真枪实战的地方少,动作设计依旧简单。

60年代邵氏电影异军突起,新武侠电影初具成型

进入6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邵氏武侠时代,胡金铨和张彻这两位武侠电影大师开启了邵氏的电影王国地位,《大醉侠》《独臂刀》也引领武侠电影进入新武侠时代。

新武侠电影的特点是武打动作讲究动作的写实和美感,动作有严格的设定感,有别于早期戏曲动作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兵器交接、轻功这些武侠小说中出现的情节也派上了用场,比如飞镖、接暗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就让整部带有浓厚的武侠味;场景上诸如客栈、竹林、酒楼也让观众进入武侠的世界中。

在电影技法上,胡金铨一方面通过传统戏曲的声效元素来营造氛围,剪辑上通过快速剪切和抽剪来体现人物武功的高超,另一方面他还别出心裁的运用了跳床来实现人物的轻功效果。此后,胡金铨也将其个人的风格延续到其后的《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主要代表作中,即便是最后一部鬼怪题材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动作上也带着浓厚的武侠色彩。

张彻则发挥出其个人独创的暴力美学,鲜血喷洒而出、光膀、动作突出技法以及杂耍性成了其特有的特色。在《独臂刀》破天荒地取得百万票房之后,张彻完成了《独臂刀》三部曲,而诸如《金燕子》《大刺客》《报仇》进一步巩固了张彻在影坛特有的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张彻的《五毒》《残缺》等作品出现了大量的翻跟头、旗帜、板凳等元素的运用,机关的设置性也让其武侠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70年代李小龙成为几代人偶像,真功夫电影扬名国际

进入70年代,邵氏武侠电影延续着两大做派:一是张彻突出的男性为主角的阳刚美学,另一个是楚原、狄龙和古龙形成的黄金铁三角,楚原将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等代表武侠小说搬上银幕,狄龙也成了这些小说中大侠的最好代言人。

与金庸小说在功夫的繁多名场面不同,古龙的小说轻视打斗过程,更加强调气氛的营造,即便是高手之间的过招也没有过多的比拼,往往也是一招便结束战斗。而在楚原的武侠电影世界里,一方面他的武侠电影也有意回避张彻漫长的打斗过程,通过短暂的回合结束过程;另一方面强调布景,加入了桃花、亭阁、宫廷等着重营造武侠氛围的写意因素。

此外,作为古龙小说里“侠”的孤独感以及古龙对于世界独有的观察和哲理感,楚原在早期的几部代表作也特别考究,突显侠客所在世界的冷漠与厌世,周围充斥的奸诈和不择手段。在尔冬升主演的《三少爷的剑》,就特意加入了大侠之间充满哲理的对话,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谢晓峰言道以前自己总是动手救人,想不到现在却要被别人救;傅红雪言道自己曾经带刀的时候别人叫他傅红雪,如今他只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樵夫;用一杯茶救下三少爷的燕十三,也吐露道煮茶的人并不一定是喝茶的。

这一时期,与邵氏电影王国分庭抗礼的只有嘉禾。嘉禾在这一时期拿出了两大王牌,一个是许冠文三兄弟打造的平民喜剧;另一个则是被邵氏拒绝纳入嘉禾的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电影。

回到香港的李小龙在其最后短暂的生命里只主演了五部半影片(遗作《死亡塔》由其他演员代替完成),然而却掀起全球影坛轰动,李小龙将真人功夫电影带到世界,更成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一方面在动作上抛去复杂的打斗,没有轻功吊威亚等复杂设计,其动作简单,具有现代感,然而快准狠的理念却让动作电影具有一种特别的写实;另一方面李小龙也不断通过电影输送个人银幕魅力,融合东方文化的武术哲学,以及中国人不可欺的形象让其魅力无穷,时至如今,李小龙以及其功夫电影也依旧在全世界散发着巨大的光芒。

八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经典,徐克带领翻拍热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邵氏电影王国的辉煌谢幕,香港武侠电影也日渐凋零,TVB的武侠电视剧走上舞台,《射雕英雄传》等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电视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香港武侠电影暂时告一段落时,以张鑫炎、刘家良为代表的香港武侠人物开始北上,并在内地取代深远的影响。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风靡全球,在成为80年代功夫电影典型代表的同时,也掀起了新的学功夫热。

之后《少林小子》《黄河大侠》也成为整个80年代内地家喻户晓的武侠电影作品。

在邵氏电影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作为邵氏武侠电影功臣的刘家良在《少林寺》带动下也来到内地,和李连杰合作了《南北少林》。

此外曾为邵氏打下江山的张彻也来到内地,开始以往曾经卖座的功夫电影的回归,《大上海》《西安杀戮》均取得其最后的辉煌。

进入九十年代,在经历喜剧片、黑帮片的相继黯淡后,徐克以《笑傲江湖》逐渐开启其武侠复兴之路。《笑傲江湖》以万港币获得年票房第12,虽然排名上被周星驰的喜剧作品甩在身后,但还是让徐克看到武侠电影潜在的市场。毕竟武侠电影既是徐克巨大的野心,也是其最为擅长的类型。

年,徐克牵手李连杰的《黄飞鸿》上映,影片香港获得多万港元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8,并在之后几年开启了徐克为代表的武侠电影时代。

此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也成了香港武侠电影最杰出的代表。

不同于张彻、刘家良贯彻的写实武侠不同,也不同于楚原的写意武侠,徐克的武侠电影主要归为两点:一是内容想法的天马行空,不按常理,这些直接在徐克的电影内容完全脱离原著小说或原版电影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比如东方不败和令狐冲的恋爱,并成为影片的核心主角;另一个是武打动作超级的想象力,吊威亚被派上用场,无影脚、各种武器手到擒来。

同时在其快速剪切的镜头里,影片的张力具显,节奏也快了很多,给观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

当然,在徐克的武侠电影里,从没有忠于原著或原版之说,但徐克的经典影片又往往依赖于经典的原版。《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这些翻拍影片无不都是建立在前作成功的基础上。

在香港武侠最后的时刻,王家卫和徐克纷纷交出了作品,算是给武侠电影写下了挽歌。年,具有东方哲学的爱情影片《东邪西毒》上映,不过影片有着武侠的包装,好在这是武侠电影的巅峰;年,徐克致敬张彻成名作的《独臂刀》的《刀》上映,影片在书写个人江湖落寞的同时也给香港武侠电影划上了句号,至此经历三十年兴盛的香港武侠也从此谢幕。

年之后《卧虎藏龙》打入国际影坛,张艺谋陈可辛纷纷向武侠致敬

进入新千年之后,一些功成名就的电影人也纷纷用武侠电影书写自己心中的武侠心结。

以胡金铨为偶像的李安用《卧虎藏龙》致敬了胡金铨打入国际影坛的《侠女》,而在李安的镜头下,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侠客让影片更缥缈,更写意,具有诗情画意。

竹林打斗、酒馆比武、房屋追逐、悬崖一跳这些场景也成了经典段落,东方美学也在影片中体现。

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与摄影等大奖的同时,张艺谋也用《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电影开启中国电影的大片商业时代。

《英雄》《十面埋伏》也有着传统武侠的报仇和江湖恩怨,也融入了张艺谋对于家国天下的思考,而在画面上,影片同时继承了《卧虎藏龙》的写意武侠,大量的慢动作、色彩美学,也升华了影片的写意感。

只是在思想和内容上,张艺谋的这两部武侠电影有些形式大于内容,说教味道过重。

在《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结束了自己的武侠之路,来到内地创作的周星驰和陈可辛先后取得不俗的战绩。

首先是喜剧之王周星驰,在年推出的《功夫》成为新千年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功夫影片。周星驰也在这部电影里向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进行了致敬的同时,也书写了功夫武侠电影的简单发展脉络。

陈可辛则携手李连杰,再次以翻拍经典《投名状》续写武侠电影新篇章。

年上映的《投名状》是武侠电影大师张彻的经典作品《刺马》的翻拍,影片在内地获得2亿票房,位列年度第三;在香港以多万港币位列年度第二,虽然影片最终亏损,但在香港金像奖和金马奖获得多项大奖,甚至为功夫巨星李连杰拿下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项。

四年之后,再次不安武侠情结的陈可辛再次执导的《武侠》上映,影片请来了开启香港新武侠电影的功夫巨星王羽,并有甄子丹、金城武两大巨星。可惜的是,影片有些华而不实,悬疑推理加上武侠功夫,让影片有些不伦不类,最终以惨淡收场。

这期间,反倒是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和王家卫十多年打造的《一代宗师》这两部功夫电影引起了更大的影响。如果说叶伟信导演、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实现了民族英雄的个人传奇,那么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则更像是个人对于人生、爱情以及世界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两个系列各有各的成功,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实现了票房的巨大成功,甄子丹也成为叶问的品牌代言;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则实现了各种奖项在内的巨大荣誉回报。

小结:功夫电影和武侠电影有本质不同

在文章结尾,首先阐明两点:一是篇幅有限,未能罗列出功夫电影或武侠电影所有的代表作,比如年上映的功夫影片《精武英雄》、武侠电影《太极张三丰》等等重要作品均未说明。而在近十年,虽然功夫武侠电影式微,但也产生了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师父》等功夫片佳作,以及苏照彬的《剑雨》武侠片。

二是功夫武侠电影是一个大类,二者有交融也有区别。准确地说,武侠电影肯定离不开功夫,但因为人物上侠客成为重点,因此武侠电影又和功夫电影被单独划分开来。具体而言,武侠电影特指古装片,冷兵器成为影片的打斗特点;功夫片则突出个人的实战格斗,惩强扶弱,为国为民的侠客已经退位为近现代上的人物,这就意味着严格意义上,《精武门》《精武英雄》《功夫》《一代宗师》以及《叶问》等影片均属于功夫电影的门类,并不属于武侠电影。

当然将这个范畴应用到电视剧上也是一样,比如金庸古龙等小说改编的均是严格意义上的武侠电视剧,而诸如掀起民国热的电视剧《霍元甲》等其实更属于功夫电视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