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水浒》第期(文/焦目)
可能因为来自底层,所以梁山有好几位都是赌徒,比如阮小五、张横、李逵、白胜、邹渊等,施恩和顾大嫂甚至开了赌坊。要是加上梁山之外的何清、黄达、张旺、王庆,以及大相国寺那些爱赌钱的泼皮们,水浒中的赌徒就更多了。
正是因为赌徒众多,所以水浒对当时的赌博也有所提及。比如李逵玩的“博钱”,类似于猜正反面,王庆玩的掷骰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很隐晦的赌博,即“关扑”。水浒中,“关扑”只出现过一次。第四十四回,邓飞的出场赞诗,说邓飞“原是襄阳关扑汉”。说明邓飞落草为寇之前,就是以“关扑”为职业。
那么,这个“关扑”究竟是什么类型的赌博?赌博方式是怎么样的?与一般的赌博有哪些不同?
从赌博说起
赌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多称“博弈”“博戏”“博拚”“博簺”或者干脆称为“博”。有时候,“博”也可以写作“搏”。值得一说的是,“赌博”一词,正式出现于宋朝。晏殊的词中,说过“赌博艺随身”。
不过,赌博出现的同时,禁赌也就开始了。
管仲认为,圣人如果要治国,必须要提倡“五正”,其中五正之首,便是“禁博簺”,也就是要禁止赌博。战国时期,李俚曾经编纂过《法经》,这部法典中规定:士民赌博者,要罚三枚金币;如果是太子赌博,则要处以笞刑三十。
到了宋朝,赌博依然被禁止。
宋朝建国之初,《宋刑统》规定:凡是赌博者,一律打一百杖,赌资多的话,就按照盗窃罪论处。到了太宗皇帝时,一些赌徒直接处死。宋真宗时,有个叫萧立之的人考中了进士。还没来得及庆贺,他就被人举报之前曾赌博受刑。皇帝大怒,查清之后,立马夺了萧立之的功名,罚铜40斤,最后发配。
不过,从北宋中期开始,因为刑罚减轻,皇帝又带头玩等原因,禁赌的律令逐渐成了摆设。相反,赌风大盛,还有很多“专家”专门著书介绍赌博,比如司马光的《七国象戏》、贾似道的《促织经》等。这种情形下,不但之前的双陆、叶戏等得以继承,还出现了关扑等新式赌博。
关扑何时出现?
关扑最早出现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年-年),王安石变法之时。
关扑在当时是一种新型的赌博,意思是:商家所有东西,既可以卖,也可以赌,所以也叫“扑卖”、“关博”或者“博卖”,扑有“博”的意思。因为“博”太直接,所以用“扑”来代替。关扑兼有买卖和娱乐功能,所以备受欢迎,一时风靡大宋,连女性都会走出深闺,到街上看关扑。
关扑的物资
可以说包罗万象。从衣服、食物,到书画、器具,甚至姬妾、舞女、车马、屋宅都可以,没有不能赌的。
以彩幕缴络,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关扑。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以至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皆约以价而扑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关扑本质上就是赌博,而且当时极为盛行,否则赔率不至于有“一比三十”之大,赌资也不会这般豪奢。
关扑的时间
北宋时期,人们有三天时间进行关扑,分别是在在元旦、冬至、寒食三大节日当天。每到这些节日时,开封府就会贴出告示,告诉大家可以关扑。
不过,这些只是理论,实际上关扑的时间远远多于三天。宋徽宗宣和年间,从十二月开始,就开始关扑了,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至于地点,则是在百姓聚居或者买卖频多的地方。另外,金明池,琼林苑等皇家之地,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开放,开放时,人们也可以在那里进行关扑。
连皇宫内,都有关扑的游戏。不过,皇家关扑,东西就很奢侈了,都是珠翠首饰、官窑器具、孩儿戏具、闹竿龙船等等。
宋仁宗就喜欢玩关扑,没事就跟宫女玩两把。有一次,仁宗输了一千多文钱,还想借点儿翻本。宫女不肯,说您贵为天子,还在乎这点钱?仁宗立马一脸严肃: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我不能铺张浪费。
到南宋时,关扑的时间和地点就没啥限制了。临安城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相扑。南宋的理宗皇帝喜欢关扑,不过他赌品不高,用着特制的铜骰子。他甚至还在宫里建了市场,专门用来关扑。
关扑究竟是怎么玩的?
说了半天,只知道关扑是一种赌博游戏,可具体怎么玩,还是不清楚。其实,关扑的玩法有很多。有一种很常见,是掷铜钱,根据铜钱正反面的多少,来判断输赢。
比如元杂剧《燕青博鱼》中,燕青以鱼作为赌资,与燕和关扑。燕青要求,必须是“五纯六纯”才算赢。结果燕和一出手,就博了个“六浑纯”。
这鱼呵,重七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纯六纯,着小人呵,也觅一文半文……(燕大做博科,云)我博我六个镘儿,我赢了也。(正末唱)呀呀呀,我则见五个镘儿乞丢磕塔稳……可是他便一博六浑纯。——《燕青博鱼》
这里,燕青和燕和关扑用的是铜钱,所谓“五纯六纯”,就是五个铜钱的花色一致,或者六个都一样。燕和掷出铜钱,得了个“六浑纯”,也就是六个铜钱花色都一样,所以赢了燕青。不过,后来燕和又把鱼给了燕青,二人结为兄弟。
铜钱的数量不固定,少则一两个,多则七八个,输赢要看具体规定。
20年前,皖北农村的孩子会玩一种叫“满天红”的游戏,只有四个圆片,一面红一面黑。玩的时候,每人出一张纸作为底,另外出一张纸作为面,面上的纸分为三堆,分别为一张、两张和三张。如果掷出全黑,则只能能赢底;如果全红,则赢全部;若是一红三黑则只拿一张纸,以此类推。若是别人拿过,自己又掷出同样的花色(比如二红二黑),自己则要补上。
这种“满天红”游戏,与铜钱关扑很像,不知道是否当年关扑的一种变形。
还有一种关扑,像现代的飞镖。
作一圆盘,可三尺许,其上画禽鱼器物之状数百枚,长不过数寸,阔如小指,甚小者只如两豆许……以针作箭,而别以五色之羽。旋其盘,买者投一钱,取箭射之,中者得饧。——曾三异《因话录》
一个三尺大的圆盘,上面画着鸟、鱼等几百种图案,最大的不过小拇指般,最小者只有两颗豆粒大小。然后,转动圆盘,用带着五彩羽毛的针去射,只要射中,就能得到一碗面汤。仔细一看,这种关扑,其实就是今天很多人玩的飞镖。
不过,这种关扑比今天飞镖难度大多了。
但是,对于当时以飞镖关扑为营生的老板来说,这都是小儿科。有时候,几个人一起射,或者是一人同时射几支箭,圆盘还没停下来,老板就报出来结果了。等圆盘停下来后,大家一看,果然分毫不差。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来老板眼力之高,也能从侧面看出,玩这种飞镖关扑的人很多。当然,关扑形式有很多,并不止这两种。
到了今天,街头庙会常出现一些套圈活动,其实就是关扑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关扑需要额外另付赌资,而套圈的赌资就是那个圈罢了。
宋元之际,虽然统治者禁赌,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赌博。究其根本,与当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的繁荣、人性的贪婪以及帝王纵赌等原因有关,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资料:《水浒传》《东京梦华录》《北宋东京关扑活动探析》《燕青博鱼》《因话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