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的策略,学得会,用不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

别抬杠几乎%的散户炒股不赚钱,30年前刚有股市那几年除外,毕竟当时把报纸股票版贴墙上扔飞镖都赚钱。

之前文章说过:游击队打不过正规军。

散户和专业机构根本没得拼,咱就说“高频交易”吧,散户操作一次开仓、平仓时间花费的多少?华尔街高频交易系统的操作时间是30次/秒。

而且这种方式只是人家“赚小钱”的玩法。真正让那些“金融大鳄”变大的是:足够湿的雪,足够长的坡--查理·芒格。

就是说找到足够好的股票,持仓足够长的时间。咱们散户如果手里股票两年没抛,一定是被套了,一旦回本肯定赶紧跑,所以赚不到钱。

到底哪个“坡”够长、哪个“雪”够湿,就是个学问了。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在一堆眼花缭乱的“雪”和“坡”里选不出最好的。

其实没那么复杂,今天咱们介绍一个人,如果投资界也有座“奥林匹斯山”的话,这老爷子肯定在神殿前排就坐。

他就是:彼得·林奇

平常的彼得·林奇

千万别被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这个头衔吓唬住。国内写彼得·林奇的书太多了,但大多是装神弄鬼,开头都是:彼得·林奇年出生于美国,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万美元增至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彼得·林奇(墙上照片是他的“投资顾问”,往后看就明白了)

然后就是名人传记的套路“一碗鸡汤”:家境不错、个人努力、最后成功。(和修仙小说一个路数)

说他出身不错有点道理,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但是这不重要,他爹在林奇10岁那年就去帮上帝工作了,小林奇是从卖报童到高尔夫球童开始投资生涯的。对,就是高尔夫球童。一边背着球杆捡球,一边偷听打球的人聊股票,就这么简单。

当然人家起点高,偷听的都是职业投资者的谈话,那含金量就别提了。如果他听的是一群拎着菜篮子的散户,分析八手“内幕消息”,估计职业生涯最后将止步于“门童”不会再高了。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年投资美元该基金,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美元,增值26.39倍(注意,每年复合增长率为29%,1.29的13次方是27.39,不是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

彼得·林奇三板斧之一“像孩子一样思考”

彼得·林奇写了很多书,他的投资智慧中最核心的一条原则“像正常人一样投资”。换一句话说叫:简单性原则。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追求复杂性的倾向,迷恋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框架,却往往忘记“唯有简单,才可能正确”这个道理。

在投资上,我们学习了各种知识,却常常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投资和做人一样,要求你在很多底层的逻辑上做自己。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牛的机构投资者,彼得·林奇始终认为:我只不过做了和散户一样的事情,所以任何人都应该可以这么做。

他最常干的一件事儿是陪他的女儿逛大型商场。进商场以后,如果他的女儿在某个店铺或者某个商品前停留特别久,就会引起他的注意。

一次他陪女儿去逛商场,就发现了一家叫“美体小铺”(BodyShop)的化妆品店。作为直男,他觉得这个味道实在是又奇怪又难闻,但他两个女儿却是“流连忘返”。

△美体小铺产品

回家以后他就开始查这个公司的信息。发现这个化妆品牌号称化妆品原材料,源自一个英国家庭妇女的后院,都是用水果、蔬菜做成。(好大的院子!)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品牌已经俘获了英美十多岁少女到五六十岁老太太的心,它的产品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天然、有机、色彩鲜艳、可爱。

看到这个以后,彼得·林奇果断地入手了这个股票。之后几年,随着BodyShop的全球风靡,这笔投资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彼得·林奇自己还说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年的时候,美国有一群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进行了模拟投资组合,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绩,比当年的标普指数高出%。

然后他就去访问了这个学校,发现这群小学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读一些财经报道,做一点简单的分析而已。而他们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觉得喜欢,而且又觉得很好用。

本着这个原则,你猜猜看,这些孩子的股票池里包括哪些股票?迪士尼、麦当劳、沃尔玛、哈斯布罗。

他们选股的理由是:“有哪个孩子能抗拒迪士尼啊?”、“人人都吃麦当劳呀!”、“爸爸妈妈每个礼拜都带我去沃尔玛。”、“哈斯布罗,这可是一家玩具公司啊!”

就这么简单。果不其然,这些股票都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率。

这些小朋友当年唯一失败的选股就是IBM。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你们选IBM?他们的理由是,大人们都喜欢这个股票。

确实,这是专业基金经理们十多年来都青睐的著名股票,孩子们不太理解这个股票,只是因为大人喜欢就选择,于是遭遇了“滑铁卢”。

这种“说人话,做人事”的原则,就是彼得·林奇的核心投资逻辑。他认为,散户和专业投资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也不觉得基金经理是一个玄而又玄的职业,投资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事情。只要你像正常人一样思考和投资,就可以了。

基于这种简单性的原则,彼得·林奇就告诉我们,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时候要警惕“信息过载”的问题。因为只要最核心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太多的信息有时候其实伴随着噪音,反而会妨碍我们的思考。

看到这里,散户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你买了XX白酒的股票,原因是什么?

笔者敢保证答案一定是:涨得快啊!

你会去买那个酒自己喝吗?你会向别人推荐喝那个酒吗?

你自己都不去使用,并推荐使用这个产品,仅仅是因为“涨得快”而买股票,这就叫“炒股”,这就离“投资”还有大约十万八千里。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个关于“美国富豪开什么车”的文章,说得那叫一个详细。那篇文章最后一句把我笑喷了,他说:Uber(美国滴滴打车“优步”)的老板开什么车?他不开车,他用他的软件打车上下班。

天天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