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老师们就会问我们,你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好多伙伴的梦想就是想当科学家。当然,我也不例外。可见科学家的影响是深入到每个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因为就是这些科学家的坚持不懈,才给我们的新中国带来了更繁荣的景象。每个人内心都是感恩和崇拜的!
而我,一直以来对科学家有着极大的亲切感和崇拜感,他们一直是我奋斗的目标。所以从小,我就对物理科学有极大的兴趣。虽然自身能力有限,可科学仍是我一生的向往。我从小就喜欢业余时间,拿起一本名人传记,或是一本科学简史,去消遣时间。这是我求学生涯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是他们的精神推动着我不断地去进步!
好了,下面我就通过我熟悉的领域,来说说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看看咱们有没有达成共识。
进入20世纪,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提起航天员杨利伟、聂海盛、翟志刚、刘洋,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可是在这背后,又有多少科研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付出,又有多少科学家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了一生的贡献?不知道生活在新时代的华夏儿女们,有没有一次次的感动和敬仰?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说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得不追根溯源。这里我要说的中国科学家,就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
一、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是高精尖科技的中坚力量。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其中也包括我们熟知的钱三强、郭永怀等。
钱学森(年12月11日-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祖籍浙江杭州,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可以说是中国航天界科学家的代表,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曾获得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正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开启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年初,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正是这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潜心钻研,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科技落后。闭关锁国的历史,只有靠这些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才能改变!而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就是这高精尖科技的中坚力量。
二、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是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
高精尖科技的背后,离不开一颗强大的爱国之心。23位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堪称国宝级的科学家。其中有21位都有过出国留学经历,但是求学之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效力。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钱学森的回国之路,那是何其的艰难险阻。
年,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的留美学生。赴美留学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在美国的二十年间,钱学森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当钱学森终于学有所成,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就商量着早日回国效力。可是万万没想到,回国之路有这么艰难。年,当钱学森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立马抓走并关进了监狱。从此,钱学森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失去了自由。后来通过母校加州理工学院的保释,才从监狱释放了他。而他准备带回国的公斤书籍和笔记,都被海关给没收了。后来,钱学森被监禁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中国科技界的朋友和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去解救,可屡屡遭到美国政府的各种拒绝。长达5年的坚持后,于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外交的努力谈判,钱学森的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咱中国科学家,哪一个没有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正是他们这炽热的爱国之心,推动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钱学森回国后的全家福三、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是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
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中国新世纪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而科学家这一行,在我眼中,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只靠雄心壮志,没有兴趣,是不会让一个人持续发展的。而科学家们,他们的创新精神,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
童年时期,钱学森和伙伴们玩纸折飞镖,每次都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最准。小伙伴们都很好奇,就研究起他的飞镖来,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棱角分明,规规整整,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扔投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所以才会投得最远最准!一个小毛孩,居然能领悟到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连老师们都惊叹不已。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推动着一个少年走进了科技领域。
所以,现在社会,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人为地磨灭掉孩子的创新精神,而应该尽力地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说不定您的孩子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呢。
四、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是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追求。
就说这23位两弹一星元勋吧,至少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其中21位都有出国留学经历。所以,在那个年代看来,这真是高端人才中的超级代表了。既然出国,他们的英语能力也是普遍较高的。所以,能坚持在一个领域做到拔尖的人才,都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追求。
所以,广大的青少年们,只要相信自己,那就努力奋斗吧!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脚踏实地,你就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这就是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