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借口,让宝宝不断ldquo犯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8.html

分享最实用的儿童成长心理学

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坐在餐椅里。他刚吃饱,碗里还剩了一点饭。突然他抓起碗远远的扔出去,摔在地上,铛的一声响。小家伙听到响声立即笑了。然后你一边劝他:“宝宝,专心吃饭,别扔碗,不然会把漂亮的小碗摔坏哦”,一边把碗擦干净放回他的小餐盘上。

他笑呵呵的看着你,然后又特别熟练的举起小碗,嗖的一下,又把碗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等你再给他捡起来,小家伙笑得更开心了,然后一脸坏笑的又把碗往地上扔。

任凭你怎么耐着性子一次次的把碗给他捡回来,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再把它再仍出去。直到你爆发,没收了他的小饭碗。然后,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勺子,继续扔。。。

一个三岁的宝宝,趁你不注意爬上了餐椅。5分钟后,你忽然觉得屋子特别安静,好不适应。转念一想,宝宝不是出什么事了吧?怎么这么长时间没见人也听不见她的声音!等你冲向饭桌的方向,看到了一幕把你差点气晕的场景。

宝宝拿着两个装了水的杯子。她正把水从一个杯子倒进另外一个。她周围的桌面上,椅子上,地面上,还有她的衣服上都是湿的。更让你生气的是,你的走近根本没引起小家伙的注意,她干脆当你不存在。人家只是继续全神贯注的把水反复的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遇到这样的场面,难免会惹得家长发飙发飙,喊一声:“你这熊孩子”

但为这点小时和宝宝着急,真的有必要吗?

高能计算机和小科学家

在牛顿被苹果砸中之前,人们早就知道水往低处流,苹果熟了会掉到地上来。那是谁在牛顿之前,教会了人们地心引力对事物作用的规律?

成人们不仅能轻松地把水从水壶倒进杯子,还能在酒吧里轻松地把飞镖扔到标靶上。咱们是怎么学会这些小技巧的?

我们先来说说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之后就很容易找到原因了。

去年AlphaGo轻松地战胜了国际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它又战胜了咱们的国手何洁。AlphaGo为什么会赢?

它靠的是速度和经验。速度指的是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经验指的是它见过多少种不同的棋局变化。

在和国际大师比赛之前,AlphaGo一直在不停地下棋,并且把下棋时的遇到的各种情况(棋谱)存储起来。在这之后它每下一盘新棋,都会搜索过去自己存储起来的棋谱,然后找出最好的走法。可以说,AlphaGo是不断地实验围棋的各种走法,直到它“吃了”足够多的棋谱之后,才赢了两位世界级围棋大师。

宝宝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规律的过程,就像是AlphaGo不断下棋,然后存储棋谱的过程一样。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珀尼克,用一系列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为什么孩子要做扔东西,反复倒水这样的“傻”事。因为他们就像科学家一样在做实验!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珀尼克

其实人脑就像AlphaGo,它可以把经验信息存储起来,等到有用的时候再把这些信息调用出来使用。当我们还是宝宝的时候,扔东西、倒水这些看上去很恼人的举动,恰恰就是宝宝通过试验,不断从周围环境里收集经验的过程。

就是这些看似愚蠢的、一次又一次简单的重复,会让宝宝们收集到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背存储到大脑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就像一个小科学家,在不停地去测试和理解地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规律。

而这些“试验”的结果数据,会在孩子们长大后,被潜意识从大脑里提取出来,帮他们完成倒水、扔飞镖这些现在连机器人都干不好的复杂事情。

与宝宝的“错误”和平共处

刚出生的宝宝就像是还没有装软件的计算机。他们完全不懂世界运行的规律,大脑里存储的信息也特别少。所以在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宝宝们特别好学,抓紧一切机会向脑子里“灌信息”。

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做各种实验。把餐具扔下餐桌,在两个杯子里不停地把水倒来倒去,这些“小试验”几乎是每个宝宝的人生必修课。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被家长们看做是“错误”的小场景,都是宝宝们在探索世界的“科学实验”。

大人们常把这些小场景当成是“错误”,完全是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充满着各种规矩和原则。

但你曾经想过吗?宝宝的世界完全没有这些规矩和原则。

我们为什么怕犯错

人不完美,犯错是难免的。但几乎所有人都在避免在生活中犯错。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不喜欢错误。

错误太危险了,尤其是在古时候,很多错误都能让人送命。即使是现代社会里,小错可能也会引起物质损失、感情伤害,而严重错误还有可能致人伤亡。

从小我们就能感受到周围环境里,来自家长、老师、长辈的教导:犯错不好,应该少犯错。很多时候我们犯了错,紧跟着就是各种惩罚,所以犯错成了几乎所有人都害怕的事情。而我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把这种害怕和压力传递给孩子们。

不知者无罪

当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生在一个把错误描绘成洪水猛兽的家庭时,结果很容易想象。孩子不停地被责罚,或者变得顺从,遗失了好奇心;或者变得叛逆,处处和家长对着干。

那些叛逆的孩子特别值得敬佩。他们就像历史中那些冲破世俗枷锁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不屈不挠地发挥好奇心,在父母的重重阻挠下把探索世界的伟大使命进行到底。

但那些顺从的“小绵羊”们,命运就很可悲了。他们很早就损失到最珍贵的好奇心,就像折翼的天使再难飞起来。真是可怜!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的很多犯错都是因为那时他们第一次做一件事。他们既没有经验,又不懂规矩。而恰恰,他们又是那么无知,几乎每天都在尝试第一次做很多新鲜事。

让我们回想自己的那些“第一次”。如果当时咱们没有提前看过攻略,没有闺蜜、哥们儿的你心得分享,没有师长事先的敦敦教诲,我们的第一次可能也会是各种尴尬和失败吧。

既然道理是这么的浅显,我们何必为难宝宝们的“第一次”。不知者无罪。我们不但应该宽容宝宝的“犯错”,还应该和他们一起“犯错”,陪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第一次”。

如果下次你又不小心见到宝宝“犯错”的现场,除了教给孩子们经验、规矩、技巧,我们能不能这么告诉他们:“宝宝,要淡定,多尝试,爸爸妈妈在旁边,别怕犯错!”

今天就到这里,下周七果叔叔和你继续分享,怎么帮孩子反脆弱,养成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

我把前几个星期的文章都整理进了一个小工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就能找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