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成绩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这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每个家长心目中都有这个朴素的愿望,其实家长真正的诉求: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活。

所以,无数的家长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到晚上10点。“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不写作业,母慈子孝”,“除了肺活量的飙升,其他身体机能都急剧衰退”,为了不过是孩子期末考试成绩能够提升几个排名。

学习的路上,有一个过程必不可少。但是这个难熬的过程,我们怎么帮助孩子一起熬过去呢?那么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熬过枯燥期”。

什么是枯燥期?

枯燥期从字面上看,是因为枯燥而乏味的过程,而产生的厌倦情绪。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有可能出现枯燥期,那些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操作给大脑传递一种没有挑战的信息,这种信息非常容易让人丧失继续下去的动力。

但实际上枯燥期的产生,除了过程“无趣”或者“无聊”,除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学习或者处理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产生了困难,这个解决困难的过程十分辛苦并且枯燥,让人有放弃的想法。

什么意思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下吧!小宝2、3岁的时候,家里买了一个儿童飞镖盘。一开始小宝对新鲜的玩具充满了好奇,这里摸一下、那里乱扔一下,看到飞镖吸到靶心上就咯咯大笑。可是当我们教小宝飞镖的游戏规则,要让他站在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将飞镖投掷到靶子上的时候,因为多次重复尝试都达不到他心中的想法,于是他放弃了玩这个游戏,哪怕我们用各种方法引诱他玩,他都视而不见。

我们家小宝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年龄尚小,能力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官上觉得这个游戏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继续玩耍的兴趣。

“枯燥期”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中随处可见。比如学习围棋觉得棋谱背起来困难、容易混淆,从而想放弃;学自由泳的时候始终掌握不好小腿拍打水花的力度,从而想放弃;总是在一个类型的数学题上被难住,每次考试都用“时间不够”的理由去放弃这一道……

其实,孩子们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好好学,可能是他们遇上了一些困难,遭遇了学习上的“枯燥期”。所以,“熬过枯燥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若是希望孩子“会学习”,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陪孩子一起“熬过枯燥期”。

对待枯燥期的态度不同,人生轨迹也不同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孩子早期,特别是在学龄前有“熬过枯燥期”的体验,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能静下心来学习。如何对待枯燥期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帮助孩子熬过枯燥期,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表妹从出生就接受音乐的熏陶,对音乐充满了兴趣,于是4岁就报了钢琴课,通过几年刻苦的练习,10岁就考过了10级考试。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仿佛考级通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谁又知道当初小小年纪的她同样有过“枯燥期”,跟她妈妈说要1块钱卖掉钢琴。

正是因为表妹的父母懂得帮助年幼的孩子熬过枯燥期,所以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如何面对解决这个困难所带来的枯燥与艰辛,这个过程让她拥有了深刻的体会,在后来的学习中展现了出色的学习能力。

帮助孩子熬过枯燥期,能让孩子在今后工作更出色。读书时期会遭遇枯燥期,工作的时候同样也会因为跨不过去的坎,而产生厌恶情绪,于是就会出现“干一行厌一行”的情况。但是如果能在孩子幼年时候,有熬过枯燥期的体验,那么通常他工作中也能更耐得住性子,干出一番成绩。

帮助孩子熬过枯燥期,也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受益。生活中与人相处其实也会依照兴趣相投、归于平淡甚至产生矛盾的模式进行,也会是进入与人相处的枯燥期。婚姻生活会更加直接和敏感,有的人可能经过了热恋,无法接受婚姻的平淡,或者处理不来双方大家庭的关系,导致婚姻维持不下去。可是懂得如何熬过枯燥期的人,会更理智地看待人之间的细腻感情,哪怕每个阶段感受不同也能相处得融洽,他们更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熬过枯燥期呢?

首先,增强孩子内在驱动力。

很多家长总会小看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家长总是会以“奖励玩具”、“禁止看电视”的形式去激励,他们就会为了奖励而学习,却丧失了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莱恩提出的“自我决定论”就认为,奖励只是一种外在的驱动力,有可能在短期内奏效,却不能帮助我们实现长期目标。

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生活”,这是我们家长的动机,可是孩子对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深切的体会,不能明白家长的根本心愿。

无论是“获得一个玩具”的眼前利益,还是过于遥远的生存动机,都不能成为孩子好好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不能帮助孩子很好地熬过枯燥期的艰辛。

想要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我们需要摸准孩子的想法,将孩子的愿望与学习目的结合。

例如,孩子羡慕旁边优质高中里的操场巨大、教室宽敞明亮,里面的学生健康有活力,不仅成绩好还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十分向往。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这样的想法,让孩子把“考进环境好的学校”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果这样的话,哪怕孩子英语成绩落后,可是他一想到要去这样的学校必须总分达到一定的分数线,英语不过关就会拖后腿,那么他也必须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

内在驱动力会帮助孩子将学习看作一件值得去做、应该去做的事情,一旦成绩有所提升,他自己首先就会获得满足感,哪怕没有实体物品的奖励,他也仍然会坚持学习,熬过难捱的枯燥期。

其次,帮助孩子找到“心流”状态。

解决了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问题,但是如何让孩子挨过这一段感官上并不愉快的阶段呢?

匈牙利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了“心流”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能力和手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完美适配,精神高度集中之下,心理上获得控制与满足感。这个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得心应手”、“越战越勇”。

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状态。如果手上的练习过于简单,挑战达不到孩子的能力,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情绪;反之,挑战难度过大、孩子们的能力尚不能解决难题,就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这是也是一个接受挑战-得到反馈-针对反馈采取行动的过程。

枯燥期让人产生想放弃的念头正是源于厌倦或者焦虑的情绪,不合适的手头任务和目标,让孩子得不到有益的反馈,因此孩子也没有积极情绪去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心流”的完美状态,应该引导他们合理地设置练习难度和目标,这种引导可以无处不在。

几年前黄磊带大女儿多多上《爸爸去哪儿》节目,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黄磊孩子多多游泳,他始终让自己压在一个合适的速度上,恰好让多多能通过奋力前行而超过。

大人游泳的速度是多多无论怎么也赶不上的,假如黄磊用尽全力去比赛,多多自然觉得十分沮丧。反过来如果让得过多,多多一眼也看出大人“不用心”,就会闹脾气不比了。恰恰是这种又需要加油使劲、又足够获得满足感的程度,会让多获得一次“心流”体验。

在提高成绩的过程中,建立循序渐进、阶段性的目标,每实现一步就会让孩子得到一次满足感,如果目标恰当就会让他们获得“心流”体验。例如,建立“比上次考高5分”的纵向目标,或者“以某某同学作为榜样”的横向目标,这种目标可比一口气要孩子考满分要来得实在的多。

人生里总会遇到许多枯燥难熬的时期,这个过程艰辛无比,却会让人受益终生。帮助孩子熬过枯燥期,或许我们自己看待孩子的未来,也会更明晰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