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飞镖发源于原始时代,人类祖先首先用石头打击野兽,以获取食物,以后还渐将石头磨出尖角,用于抗击敌方的入侵,再后来用铜、铁、钢等金属制作成飞镖。至北未时期,飞镖被少林方丈引进入寺成为众僧习练的防身暗器,经千百年流传至今。北宋时期,有位法名性圆的老僧人,少年时曾经在西域游历,得到高人的使授,精通各种武术技艺,但西域武术技艺与中原武术技艺不同。后来,性圆隐居在西蜀忠州(重庆市忠县的旧称)某寺悉心研究,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将西域武术技艺与中原武术技艺融会贯通,习练到出神人化的境地。性圆有三大绝活,一是枪法,二是刀法,三是镖法。当时世运多变,性圆于是遍游中原,想求得英才传授武艺,以备国家日后之用。性圆在中州(河南省的日称)遇到周侗,见他详恭有礼好学不倦,可为人师,就把枪法传授给他。性圆在安徽结识了赵岿,见他勇武绝伦、豪爽率直,可以大用,就把刀法传授给他。性圆在江州(江西省的旧称)结识余全,见他精灵活泼、手眼异于常人,就把镖法传授给他。周侗、赵道、余全又在一起相互切磋,将枪法、刀法、镖法都学会了。后来,周侗将枪法传岳飞,赵岿将刀法传其子赵壁方,余全将镖法传其子余化龙。元明时期,学习飞镖的人逐渐增多,可谓代代有高手。到了清朝初期学习飞镖的风气已经发展到鼎盛。习武者除了学握正式武艺之外,还把镖法当作一种防身技能,人人必学。即使到了火器盛行时期,这种风气也未消退。明朝时期,有一位河朔(河朔在中国古代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大体包现今山西、河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人邹永宽,擅长绵拳十三手、同时也是飞镖高手。他与人对打时,只要远远站着,拉开架势,对方就不敢靠近。只要稍微接近就会被摔出几丈外,连怎么被摔出去的原因都不知道。邹永宽的镖技也精绝,曾经在京城通州与人比武,无人能敌。通州原本就是武术极盛的地方,名家辈出,特别以镖技闻名于世。有多事的人知道邹永宽的名声,就怂恿通州的名家同他一比高下,但都不能取胜。通州人郭泰,武艺超群,也是飞镖高手,能一手连发三镖,百步之内击人,发无不中。武术界称这种技艺为“一子连三丢”。有一次,邹永宽在通州比武打擂郭泰见众人不能取胜,就挺身而出,与邹永宽斗打斗二十几个回合之后,仍然不能取胜,于是他乘隙向邹永宽发镖。3枚飞镖都没有打中,反而均被邹永宽用手接住。郭泰这才知道此人技高一筹,不可与之匹敌,于是向他请罪,并求教于他。邹水宽笑道:“我闻通州能人众。至镖师保镖过其境,噤口不敢喝镖令(会是保局中人使用的暗号)。今一见,技亦犹人耳。余因不擅此者,既君辈有此兴致,请一试之。”其意是说,通州的能人众多,外地的镖师、保镖路过通州,都不敢大声吆喝镖令。今天与众人比武,果然技艺超人。我不擅长此武艺,既然各位有兴致,请比试一下。擂台前有一棵榆树,树上榆钱累累。邹永宽让郭泰在树上选三串榆钱标上记号,自己站在百步之外举手发镖,三枚全中。邹永宽发镖的手法,是“一子连二丢”,堪比养由基“杨穿三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遂以“杨穿三叶”、“百步穿杨”比喻射技高超。绳镖,顾名思义,是带有绳子的镖。相传古代有一员战将与对手战至最后,身上只剩下一枚飞镖,他急中生智,将这枚飞镖系在战马的缰绳上,顺势甩向对手,被对方躲闪过去。正当对方认为他再也没有飞镖的时候,战将收回绳,又一次发出“绳镖”。结果,对方猝不及防,中镖落马。这就是绳镖的起源来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69.html